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2016-04-11 10:1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朱丽娟
数学大世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笔者内容数学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朱丽娟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朱丽娟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个人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然后是重视小组学习过程的组织,学习小组组织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否;最后是科学的评价,要有合理、全面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有效;小组合作学习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差别等因素,笔者把全班同学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实际,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由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组织及独立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流于形式,出现高耗低效现象。那么,怎么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选择合适的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笔者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学习,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较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1.有明显探索性的内容。例如: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想想做做第二题:和你的好朋友在教室里面对面站立,先分别指一指各自的前、后、左、右,再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互相说完后,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自己的前、后、左、右与同桌的是相反的,而东、南、西、北是一致的,也就是前、后、左、右的位置是相对的,东、南、西、北不会因为你站的位置而改变。这一规律虽然他们不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然而他们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且在小组内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了,这是非常可贵的。

2.有多种解题方法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298+99”的时候,让学生来讨论一下简便方法,有的用300+99-2;有的用298+100-1;也有的用300+100-2-1。计算方法多种多样,人人参与了学习过程的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思维得到了发散,易于触类旁通。

3.适合学生间互考互评的内容。在二年级下册“认识万以内的数”教学中,经常有读书、在算盘上拨数的题目。笔者就让小组成员互相读数,或者一个人报数,其他人在算盘上拨数。由于这种练习容易出题,也容易判断出对错,对每个同学来说都不会有难度,而且会使学生有一种当小老师的成就感,在互考互评中每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在大脑高度兴奋下轻松地巩固了知识。

二、重视小组学习过程的组织

学习小组组织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否,因此,在选定学习内容之后,需要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分组以及组内的分工,并且需要预计到小组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气氛,要做到分而不散,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1.建立合理的分组方式。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组。可以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

2.组织管理要有序,全员参与。组内讨论时,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要进行组织和分工,刚开始可以由老师给小组分工,如每组设立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等。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渐使学生养成自己推荐组长、分工合作、实施任务的好习惯。

3.明确活动要求。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才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4.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思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考虑到时间问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便中止了大家的讨论,讨论流于形式,也让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课堂的点缀。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

三、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探讨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大脑活跃程度高,及时地总结和评价,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小组合作学习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活力,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积极地创造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相互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与教材内容,不断地探索研究,使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1]张小虎.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5).

[2]彭飞.数学课堂中有效合作学习策略探微[J].华章(教学探索),2007(11).

[3]周维珍.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J].广西教育,2008(17).

猜你喜欢
笔者内容数学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主要内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性能相差达32%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