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构建策略

2016-04-11 10:13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徐榆涵
数学大世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数学知识有效性

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 徐榆涵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构建策略

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 徐榆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构建有效性教学课堂时,需要坚持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注重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时进行深入分析,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主战场,通过积极努力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有效性的数学教学。

一、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需要提高他们提取数学资料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为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基础。在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时,教师要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的习惯,通过对数学图形的观察来提取数学信息。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数学阅读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的运用,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抓住数学知识的要点进行分析,使他们的数学思维不断深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来理解角的概念,然后,教师给学生出示一组角,让他们进行认真观察,在掌握角的定义基础上分辨这组角分别是什么角。通过认真阅读和观察,学生能有效提取关于角的信息,使他们正确地进行判断。随着知识积累的不断增加,学生能有效掌握阅读和观察的方法,使他们在分析数学知识时,从多个方面来分析知识,从中获得更多有用的数学信息,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数学教材和传统的教材相比,包括很多直观的图画和有趣的卡通形象。这和新课标中要求教师注重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学习体验的观点相符合。在数学教学中,直观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在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探究,能使学生通过直观思维的积极作用促进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符号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统计”时,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后,让他们统计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利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快速地掌握了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示,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在多媒体展示的课件中,生动有趣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他们通过画面和图像分析,对教材中的文字知识有了直观的理解,有利于促进他们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成为了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场所。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分析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在让学生进行探究时,教师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有效性发展,需要给他们留下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深入分析数学知识,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探究,使他们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数学规律、掌握数学概念,使他们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让学生探究完教材内容之后,让他们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彩笔和尺子,让学生运用这些工具找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并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表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他们能根据学到的分数的意义进行操作,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根本目的是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顺利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进行教学,根据教材中的内容选择生活素材,给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中,能培养学生从生活问题中提取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数学知识使生活中的问题顺利解决。例如,在教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把尺子,用尺子来测量自己的身高、课桌桌面的宽度和长度、数学书的厚度等。在实际测量中,学生了解了毫米和分米的实际意义,并学会了毫米和分米之间的单位换算,使他们有效地掌握了教材内容。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快速掌握教材内容,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任务教学法以设计好的任务来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可以大胆探索,积极互动,从而有效提升自身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值得提倡并推广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任务时产生内驱力,使他们为了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在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指导下进行教材内容的阅读和思考。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掌握教材中的内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通过预习任务的有效完成,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能有针对性的探究,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实现了高效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有效性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形成新的师生关系,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数学知识有效性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