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 “三全”就业创业育人体系

2016-04-12 07:36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三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构

陶 中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招生就业办,浙江 绍兴312000)

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 “三全”就业创业育人体系

陶中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招生就业办,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在 “最难就业季”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就业结构性矛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缺位和不完善等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通过创新建构以 “全过程的职业发展和就职服务教育引导体系,全覆盖的精细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员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支持体系”为主要内容的 “三全”就业创业育人工作体系,将学校的育人工作与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紧紧围绕在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和顺利走向社会这一共同目标上,实现既破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又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建构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呈下降趋势,“最难就业季”已经成为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面对的新常态。[1]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目前国家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层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较集中。认真研究实践应用型本科高校 “三全”就业创业育人工作体系的建构,不但是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常态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育人工作质量和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

一、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 “三全”就业创业育人工作体系的思考

(一)问题提出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在进一步把握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基础上,充分认识到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以及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系统、不完整等问题。

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期望严重错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高校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缺乏有效的沟通联系,双方没有建立起通畅有序的联系机制,高校对毕业生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定位的教育、引导不系统、不完整,形成了人才培养、人才供需信息不平衡,以及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确而严重错位的结构性矛盾。[2]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缺位和不完善问题。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全面育人工作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各自独立运行,互动交流不够,协同统筹缺位,对就业工作的要求主要还是追求就业率等现象[3]。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高校无法应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日益显现的复合化、集约化和系统化趋势,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无法得到完整的建设,学校缺乏对大学生系统有效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二)建构思路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认真履行 “立德树人”的重要育人使命,要紧紧围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办学要务,把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

培养的整个过程,覆盖到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事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顺利走向社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上,要尽快摒弃对这项工作主要由学生工作部门独立承担的做法。

学校要探索统筹整合相关的工作资源,汇集配备相关的工作队伍,并将这些资源和人员融合在一起,创新建构以 “全过程的职业发展和就职服务教育引导体系,全覆盖的精细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员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支持体系”为主要内容的 “三全”就业创业育人体系。努力实现将学校的育人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紧紧围绕在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和顺利走向社会这一共同目标上。

(三)建构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构的 “三全”就业创业育人工作体系,是一个融教育、指导、服务于一体,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教育、全方位覆盖和全员化参与的育人工作体系。

1.“三全”就业创业育人工作体系是高校融教育、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工作体系

在当前社会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期望严重错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社会大环境下,将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融为一个整体,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系统和完整的教育、指导和服务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校要建立系统有效的教育服务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就业能力,促进其顺利就业,这是学校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2.“三全”就业创业育人工作体系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作体系

造成高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社会用人单位需要严重错位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缺乏有效的对接,双方的供需信息不平衡,学校与社会缺乏通畅有序的联系机制。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体,要主动走出校门去深入了解社会需求,通过主动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主动引入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指导,主动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双向选择,提供校内就业市场等全覆盖的服务,来逐步缓解因社会、高校和毕业生之间需求错位而产生的就业结构性矛盾。

3.“三全”就业创业育人体系是高校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

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完整和有效的职业发展教育及就业指导服务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高校承担这项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是学工部门,对就业工作的考量主要还是学生毕业离校前是否签约的结果。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研究建立一个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服务,以及追求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全员化育人工作体系。[4]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建构 “三全”就业创业育人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建立基本的自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和就业竞争力,努力以实现毕业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顺利就业和充分就业,来破解因结构性矛盾引起的大学生就业难题。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建构 “三全”就业创业育人体系,将育人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从 “立德树人”的要求积极创新建构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际的全面育人工作体系,以认真落实高校 “立德树人”的重要育人使命。

二、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 “三全”就业创业育人工作体系的路径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从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出发,通过在教育、指导、服务三个方面的工作体系建设,将学校的全面育人工作与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建构以“三全”为路径的就业创业育人工作体系。[5]

(一)建立全过程的职业发展和就职服务教育引导体系

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就业观的形成,职业生涯合理正确的规划和发展以及职业技能的准备和完善,到人职匹配的顺利就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要求高校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培养体系,[6]从大一开始,就要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认识自我,了解所学专业与今后从事职业的要求,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就业路线,经过大学四年不断线的有意识、有目标的教育、培养和积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贯穿于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就业观。[7]

全过程的教育引导体系由全过程的职业发展、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2个方面组成。[8]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要通过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大三大四年级开设就业准备、就业实践四个系列课程将教育引导贯穿于大学四年全过程。

高校要独立设置课程教研室,将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必修课,统一教学大纲、编写就业指导系列教材,建立校院二级课程教学管理机制等,从制度上保证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断线,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要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要结合大学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心理和专业学习的特点,着眼于大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对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相匹配的全过程设计,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形成内容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分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两块内容。大一大二年级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内容重点是教育引导学生依据专业学习要求和自身职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职业意识和培养职业发展能力。经过两年的职业认知和生涯规划的课程教学实践,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学习,初步确立科学和符合实际的职业意向。

大三大四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重点是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所要求的职业意识、职业规划、职业目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获得就业岗位的基本知识和就业技能的教育和实践训练。学校要建立完善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培养体系,要把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必修课,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将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学科竞赛项目、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等列为奖励学分。

(二)建立全覆盖的精细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全覆盖的精细化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是在就业工作的每个环节上学校都要建立能有效指导服务学生顺利就业的工作平台和服务系统,通过主动细微的指导和服务形成全覆盖的精细化工作体系。[9]

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全覆盖工作体系,是以满足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践体验、顶岗实习等形式,落实在就业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的各个重要环节的指导服务,以形成覆盖整个就业过程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全覆盖的指导服务学生就业工作。[10]通过组织开展以 “就业服务月”为主题、贯穿整个毕业阶段的专项系列活动,将就业指导服务精细地覆盖到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通过网络新媒体技术、个性化咨询与辅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方式,以满足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和就业困难的学生顺利就业,实现在工作对象点面上的全覆盖。

精细化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是以学校为主体,通过主动联系社会,寻求资源和支持的 “五个主动”工作机制来建立精细化工作体系。

1.学校主动建立社会用人单位联系机制

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分析历年毕业生就业单位用人情况和建立联系档案的基础上,主动与这些单位建立双向互动的用人需求联系机制,将这些用人单位逐步发展为每年来校招聘毕业生的 “固定用户单位”,随着用户单位数的不断增加,满足学校毕业生就业需要的 “固定就业客户群”也会逐步得以形成。

2.学校主动建立推介学生的实习就业实践机制

学校要建立推介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在假期进行专业实习,以及毕业阶段学生顶岗实习等实习就业实践机制。这一机制的运行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还建立了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对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等情况的反馈互动联系机制。

3.学校主动建立校内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

校内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是指学校组织的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参与的,在校内举办的校园就业市场。由于用人单位是根据需求定位专程来学校招聘毕业生,其双向需求的招聘应聘指向十分明确,使得校内就业市场因其专业性强、成功率高等优点而深受用人单位、学生和学校的欢迎。

4.学校主动建立网络化信息的就业无形市场

学校要利用网络媒体建立能提供丰富的网上就业招聘信息资源的就业无形市场。校园就业无形市场的网络平台建立后,学校就业工作部门要在严格做好信息甄别工作,确保信息真实有效的同时,还要结合网络新媒体的多通道传播特点,主动建设多种传媒形式的就业指导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满足学生多信道获取信息资源的全方位信息服务系统。

5.学校主动建立毕业生就业个性化档案

学校的校院二级就业工作部门要建立详细而又个性化的毕业生就业档案,努力实现对每个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个性化和精细化,对毕业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困惑、就业困难、岗位落实和联系方式等情况,都要通过对工作过程的详细记录,确保工作的针对性、覆盖性和有效性。[11]

(三)建立全员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服务支持体系

全员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服务支持体系建设,要求学校汇集三个层面的人员,形成职责分明、各司其职的全员化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系统。

第一个层面是要建立校院两级的领导层支持体系,校院两级领导服务就业创业的工作职能主要是从工作理念、工作目标,到组织机构、资源保障、指导监管等工作环节上,落实相关育人和管理职能。

第二个层面是要建立学校专任教师教育服务体系,专任教师的工作职责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从所教课程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教育引导学生要以良好的专业学习来适应今后社会需要的同时,还要求专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在文化素质课程和实践教育中,通过教授人文素质课程讲座和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有助于顺利就业,更好适应社会的教育和指导服务。

第三个层面是要建立学校就业创业服务专兼职人员体系,这一体系由三批人员构成,首先是学校专职从事就业管理服务的骨干人员,这批经过专门培训的专职工作人员要求在完成就业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做好学生就业事务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其次是以班主任、辅导员组成的校内就业工作兼职人员;再次是由校内外相关专家教授、就业基地单位老总和人力资源经理,以及成功校友等组成的校外兼职人员。[12]

三、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 “三全”就业创业育人工作体系的保障

应用型本科高校 “三全”就业创业育人工作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工作有机整体,要求学校在全过程、全覆盖、全员化的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中,以育人为目标,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顺利融入社会。需要学校建立能保障这一育人体系有效运行的工作机制,通过体系内的各种资源要素和工作制度的统筹、整合、融合,确保工作体系运行的效益最大化,在全校上下形成 “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全员服务,全面做好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统筹机构、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要依据 “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建构的要求,从解决工作的缺位和不完善问题入手,统筹相关的工作机构设置,明确在 “三全”育人工作中,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从组织架构上形成保障工作的合力。

(二)整合资源、共同配合、发挥协同作用

学校作为建构 “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主体,要在认真梳理工作体系的资源合理配置和集聚的基础上,做好资源的整合工作,要根据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就业市场等一系列建构体系必需的资源配置要求,积极主动地走出校门与企事业单位、人才服务部门等,建立实现多方共赢的长效交流联系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其各自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资源整合上形成保障工作的合力。

(三)融合要素、完善制度、提升工作成效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为办学历史不久的新建高校,师资队伍处于引进和规模发展时期,其干部教师对学校文化和工作的认同往往很难一致,要求学校通过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提出要努力实现的工作目标,特别是要对各级干部和专任教师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和任务,以及对学生的顺利发展要求,将学校各方面的教育要素有机融合在 “三全”育人工作上,努力在制度和文化建设上达成共识,从制度层面上形成保障工作的合力。

参考文献:

[1]王强,李见新,倪秀,等.隐性就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N].中国教育报,2015-03-19(1).

[2]李九丽.关于提升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 [J].职业,2015年 (8):135-136.

[3]袁颖.探究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其变化趋势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129.

[4]张颖萍,张传亮.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J].教书育人,2010(3):96-97.

[5]葛长波,杨蕊.全方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构建 [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4):90-93.

[6]杨玢.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初探 [J].中国轻工教育,2012(1):83-85.

[7]李璞,杨德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 [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122-125.

[8]马骁,李雪,刘枭.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于 “人的发展”视角的探索 [J].中国高等教育,2012 (9):20-22.

[9]欧飞燕.职业指导推进 “精细化”就业服务的新实践 [J].青年与社会,2015(5):120-121.

[10]曹雷.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 [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28-29.

[11]陶中.民办外语学院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研究[J].学术探索,2014(1):133-136.

[12]季红益,毛智勇.提升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J].教育与职业,2010(12):94-95.

(责任编辑王海雷)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6)10-0022-05

doi:10.16169/j.issn.1008-293x.j.2016.10.006

收稿日期::2016-02-25

基金项目: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 “十二五”规划项目 (编号:125560)

作者简介:陶中 (1964-),女,浙江绍兴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招生就业工作。

On Practice of Building a 3-all Education System of Employment and SYB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ao Zhong
(Zhejiang Yuexiu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Shaoxing,Zhejiang 312000)

Abstract:In the new tendency where college graduates ar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be employed in China,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of employment and the imperfection in employment and SYB service in colleges exhibit themselves more remarkably in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college graduate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uilding of a system of employment and SYB featured by 3 alls,namely,all-process education of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service,all-covered fine service of career guide and all-involved support of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service so as to combine students’development with their career and employment guide.It aims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education quality in colleges. 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3-all education system;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三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