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地市电视台对农节目的新发展
——以绍兴电视台 《一周农经》为例

2016-04-12 07:36陈光耀绍兴广播电视总台浙江绍兴312000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农经绍兴农民

陈光耀(绍兴广播电视总台,浙江 绍兴312000)

新常态下地市电视台对农节目的新发展
——以绍兴电视台 《一周农经》为例

陈光耀
(绍兴广播电视总台,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电视是中国农民最优先选择的大众媒介。针对地市级电视台对农节目存在本地化的优势及节目针对性、实用性、参与性不强,资金投入较少,各部门合作不够等不足,提出创新节目形式、加强互动参与、重视培训合作的对策,以期电视对农节目成为农民喜闻乐见、解答疑惑、学以致用的好帮手。

关键词:地市电视台;对农节目;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新发展

对农电视节目指的是专门面向广大农村受众,以农村观众为收视对象,从农村观众的视角报道“三农”及其他问题,力图关照广大农民的兴趣、愿望和呼声的对象性电视节目[1]。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下,目前浙江省广播电视进一步拓展对农宣传阵地、提高对农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了每个台均开办对农广播和电视[2];培育了一大批深受农民欢迎的品牌电视对农节目,也有效地拓展了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比如宁波电视台的 《田野》,湖州电视台的 《农事新说》等。最近五年来,绍兴广播电视台先后开办了三档电视对农节目,分别是新闻综合频道的 《三农一线》,公共频道的 《田野风》和 《一周农经》。三个栏目通过创新节目形式、加强互动参与、重视培训合作等途径,力争使电视对农节目成为农民喜闻乐见、解答疑惑、学以致用的好帮手。

《一周农经》以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为主,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解读农业政策,为农产品找销路。如有关注土地征用的,有关注水稻保险的,关注渔场命运的,等等,深受农民朋友欢迎。《一周农经》每周六一期,时长20分钟。现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地市级电视台对农栏目的优势和不足。

(一)地市电视台对农节目优势

优势主要是本地化、接地气,如节目形式本土化、节目内容本土化等。

“评书”本身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曲艺,是真正平民化的东西。湖州电视台有一档对农节目叫《农事新说》,主持人以评书形式来演绎对农节目。因为 “评书”本身就是说故事的一种载体,所以节目风格也自然地偏向说故事的形态。节目既具有亲和力,又具故事性,城里人爱听,农村人也爱看,收视率大幅攀升。2002年年初,瑞安电视台在温州地区率先开办了对农节目 《吾乡吾土》,始终坚持 “立足吾土、服务吾乡”[3]。在重播时,由普通话改为方言配音播出。每个地区的方言不同,曲艺形式不同,地市级电视台可以发挥这一优势,做到现代对农节目形式本土化。绍兴方言底蕴深厚,绍兴莲花落名声响亮,绍兴的对农节目是否可以考虑推出由莲花落艺人演绎的方言版呢?这种版本的对农节目可以拉近和受众的距离,不仅农村观众爱看,城市观众也爱看。

2008年,平湖广电对农栏目 《金色田野》配合中国·平湖西瓜灯文化节[4],以平湖瓜农种瓜、品瓜、赛瓜、刻瓜乃至西瓜为材料的创意设计为题材,会同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互动空间》栏目,举行了大型的 “西瓜超人”比赛。绍兴柯桥纺织产业集群明显,嵊州茶叶、桃形李非常有名,这些产业从业工人众多,对农电视节

目可以举办一些如面料花型设计大赛、领带制作大赛、茶王擂台赛、水果鉴赏节等,使节目的内容和教育功能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二)地市电视台对农节目存在的不足

不足主要是节目实用性、指导性、针对性不强;与农口部门合作欠缺;对农栏目资金投入较少;教育功能不明显。

我们作了一项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县、乡、村居民,他们反映,有些对农节目,报道形式也比较单一,基本上没有连续报道,主题报道,更没有直播报道。绍兴电视台对农栏目 《一周农经》解决农民问题也经常是一对一的,节目实用性、指导性、针对性有待加强。

目前,省、市、县三级基本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5],并与大农口及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了对农节目的 “顾问团”“专家组”“合办联办主体”等。但具体操作过程中,作为地市级的广电媒体,尤其是以民生节目为主的频道,与农口部门联系还是比较欠缺。与农口部门合作欠缺,会影响对农节目的采制,记者采访也会相对吃力。如 《一周农经》的题材,除了来自热线之外,有些是编辑部策划的,但有些题材,往往有些部门不重视,不配合,采访前的准备以及采访过程较为艰难,有时节目播出的效果也不尽人意。

例 8:“Can’t repeat the past?”he cried incredulously.“Why of course you can!”

下面的一个例子令笔者印象深刻。几年前,平水镇同康村竹笋名声在外,不仅产量高,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挖。记者联系了同康村村委,想把同康村的致富经验介绍给广大的农民。可当记者联系同康村村委时,得到的答复却是: “我们现在很忙,没有时间接受采访”。不管记者怎么做思想工作,对方就是没答应。我们分析,同康农民不愿把自己培植竹笋的经验介绍出来,可能是怕别的农民和自己竞争,损害自己的利益。绍兴市农技站工作人员说,现在种植、养殖大户经验都很丰富,销售渠道又畅通,自己的产品也不愁销不出去,还需要什么宣传呢!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 《一周农经》栏目,其他地市级电视台也同样存在。应该说,加强与农口部门的合作是办好对农节目的有效途径之一。

另外,对农电视节目服务对象比较特殊,与其他群体相比,广告和其他方面资金来源薄弱。而制作节目的费用又相对高于城市节目。这样一来,如果资金缺乏,导致的结果就是,节目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经费、人员有限,一些电视台对农节目想要调改、想要创新都存在困难。

同时,电视对农节目的教育功能不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逐步缩小,虽然农村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如教育水平、医疗卫生观念、科学素质等,都有待全面提高。纵观目前的电视对农节目,大都仍局限于传播致富技术、介绍种养能手等方面,因此教育功能比较欠缺。所以,电视对农节目应在引导农民、丰富农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

新常态下,做电视对农节目,要有新的目标:范围要有新拓宽、形式要有新样式、功能要有新发展。

(一)范围要有新拓宽

对农宣传的节目内容方面,应从狭义的帮助农民的范畴,转向推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广义范畴[6];节目类型要拓展和延伸到新闻、专题、文艺、栏目及各类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强化服务意识方面,首先是宣传政策,帮农民了解政策,学以致用。例如,国家在出台了增加对农民购买农用机械的补助,我们对农节目就可以帮农民算一算账,让农民感受到政策的优越性,从而使农民购买农用机械,提高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其次是提供信息,如种养信息,加工信息、科技信息等等,收集之后,将这些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农民,使农民及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如 《一周农经》所做的 《大话猕猴桃》系列、《大话番薯》系列等,让农事生产及各行各业中获得成功的农民现身说法,使一些新的致富项目在节目播出。为使《一周农经》节目做到有情节、有故事、有过程、有细节,可看性强,可以尝试设置不同的小版块。

(二)形式要有新样式

电视对农节目要明确节目的形式定位,报道内容要贴近农民、农村和农业,报道形式要多样化[7]。报道形式多样化,需要积极探索对农节目活动化,经常举办对农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扩大对农节目影响力。可以邀请市领导、部门领导、农民群众代表等嘉宾做客演播室,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摆问题、谈看法,出对策,全社会共同参与,现场直播;可以成立以农艺师、畜牧师、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农业智囊团经常深入农村和农民朋友面对面,解决他们在饲养牲畜,种植庄稼等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可以组织曲艺界、书法界等人士举办对农电视文艺晚会,宣传新农村,歌唱新农村,吸引广大农民朋友一起参与。充分发挥电视优势,适时结合当地农事举办活动,扩大“一乡一镇一品”的知名度,助推当地经济发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三)功能要有新发展

电视对农节目要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娱乐功能、开发文化功能、优化教育引导功能、开拓经营功能[8]。教育引导功能如何优化?除坚守服务“三农”的宗旨,制作一些高质量的文艺娱乐等节目,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外,还应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调整、创新内容和形式,制作适应农村观众的教育培训节目、家政节目、生活类节目以及适应IPTV、移动电视的定制节目等。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的 《非常帮助》,走进农民家庭,为农民解决种种矛盾冲突和纠纷过程中,也揭示出一些农村家庭伦理道德失范的现象,这样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对于观众有着积极地教育价值[9]。除利用热线、短信、来信和农民信箱等方式让广大农民和采编人员、农技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些娱乐信息、活动信息、讲座信息等,丰富农民业余生活、让农民获得知识技能、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简单来说,做电视对农节目,就是做对农民有用的节目,做为农民服务的节目,做农民喜欢看的节目。

(一)丰富节目内容,注重为农服务

作为地市级电视台,朝下比不上县级台贴近农民,向上比做不到中央台和省台的权威性[10],我们应该在可看性和节目深度上做文章,按照城市台的本来面貌做节目,力求节目形式和内容本土化。采编人员应把自己当 “农民”,做到深入一线,让农民说话,让农民提问,反映农民的需要[11]。当你和农民打成一片,就能发现农民最需要媒体说什么;当你和农民共忧患,你的节目一定为农民所欢迎;当你为农民那些许的成就而高兴、对他们面临的挫折和失败而担忧,农民一定把你当 “自家人”;当你通过节目帮助农民解决了一些困难,农民会一辈子记住你。

(二)积极和受众互动,使对农节目活动化

目前,电视对农节目的采编人员以及农技专家主要利用热线、短信、来信、微信、农民信箱等方式和广大农民进行互动交流

目前,很多对农栏目配合广场文化、节庆文化开办了形式多样的致富技能大赛、才艺大赛、农民工文艺晚会、农民运动会等,受到了当地农民欢迎和参与。绍兴广电视总台对农节目也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如 《三农一线》栏目已进行了三次系列电视直播 《四季农家乐》,这是该台对农节目直播的首次尝试。目前,《三农一线》栏目已进行了三次系列电视直播 《四季农家乐》,在宣传绍兴现代农业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全媒体联动,资源共享,实现共赢

通过广播与电视及报社,互联网等其它媒体的联动,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的联动,新闻、专题、文艺以及其它不同类型节目或活动的联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农宣传服务的合力与整体效应。同时,发挥电视、微信公众号特点和优势,在节目中、微信上与农民朋友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以满足新时期新农村新农民新市民等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

(四)加强对农宣传的培训体系,争取政府及农口部门的支持

在加强对农宣传的培训体系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专项培训,开展业务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宣传方面的交流协作;可以定期请省台专家或高等院校学者来点评本单位的稿件,讲授专业知识,以更新知识、开拓思路、提升能力。还可以有计划地选送业务骨干赴专业学校和上级台实习培训。在争取政府及农口部门的支持方面: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属于公益性节目,不仅需要各台自身逐年加大投入,也需要政府逐年加大扶持力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主动争取政府、农业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在资金、物资和有关方面给予对农节目栏目的扶持和帮助;为解决栏目组人员不足的矛盾,我们可以积极寻求联办单位,请联办单位的领导、农艺师、技术人员等参与制作对农节目,同时在广大农村招聘农民通讯员,由通讯员及时提供节目线索,吸引他们参与制作节目。如可成立 《农民DV团》,让喜欢拍摄的农民,过把编外记者的瘾,另一方面也为对农节目提供素材,拓宽节目渠道,增强节目鲜活性、可看性。

参考文献:

[1]苏顺平.对农电视节目如何服务 “三农”的思考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J].今日科苑,2011(21):56 -61.

[2]胡瑞庭,严萍英,斯民娅.以 “三农”新需求为指向推进对农节目转型升级——我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供需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 [J].视听纵横,2007 (6):4-11.

[3]林国华.立足吾土服务吾乡--端安台对农节目 《吾乡吾土》创办心得 [J].视听纵横,2004(4):94 -95.

[4]潘春华.平湖西瓜灯 [J].乡镇论坛,2014 (21):30.

[5]胡瑞庭,徐卫华.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考核 (电视)情况综述 [J].视听纵横,2015(6):32-34.

[6]王光信,迟树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探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6-115.

[7]陈晓红.县级电视台如何定位好对农节目 [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2010(2).

[8]孙玉林.试论电视对农节目的拓展 [D].合肥:安徽大学,2007.

[9]于禄娟.对农公益服务节目对农村家庭伦理道德失范的揭示及教育功能——以河北农民频道 《非常帮助》为例 [J].旅游纵览月刊,2013(4).

[10]胡建兵,吴雪琪.拓展市级电台对农宣传的空间——第二届江苏广播电视 “十大优秀专栏”《市县台农村大联播》的定位及实践 [J].视听界,2001 (5):7-8.

[11]嘉康.农民节目要让农民说话 [J].电视研究,2006(1).

(责任编辑王海雷)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6)10-0108-04

doi:10.16169/j.issn.1008-293x.j.2016.10.024

收稿日期:2016-01-05

作者简介:陈光耀 (1981-),男,浙江嵊州人,助理记者,绍兴广播电视总台 《师爷说新闻》栏目编辑。

Latest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V Programs in Local TV Stations Illustrated by A Week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in Shaoxing TV Station

Chen Guangyao
(Shaoxing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Shaoxing,Zhejiang 312000)

Abstract:Television is the most popular medium for Chinese farmers.The agricultural TV programs for farmers in local TV stations being not well-targeted,unpractical and unsuitable for participation with less investment capital and insufficient cooperation between departments,the paper proposes such strategies as innovating programs,strengthening 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raining with a view to making such programs well-accepted by farmers,hence a good helper to farmers by answering their questions and helping them to easily learn and apply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programs.

Key words:local television station;agricultural program;education function of television program;latest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农经绍兴农民
绍兴
浅谈基层农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绍兴大闯关
《农经》杂志2018 征订函
《农经》形象
农经2017征订函
人文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