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极限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6-04-13 15:22王瑜
关键词:资源经济发展

王瑜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增长的极限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王瑜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极限论发展观认为,无限度的经济增长必然存在极限,解决办法是全球均衡增长。极限论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改革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树立全新的政绩观;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资源和要素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增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

增长;极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968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引发了关于增长极限的旷日持久的论争,被誉为“七十年代的爆炸性杰作”。当前的中国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以《增长的极限》为代表的极限论发展观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一、极限论发展观的基本理论范式

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梅多斯等人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描述人口、投资、粮食、资源、污染这五个影响增长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借助电子计算机的演算和摸拟,建立了著名的“世界模型”(MIT模型)。报告认为“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1](P19)作者在该书1992年版明确指出,人类在许多方面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外,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粮食短缺、气候变暧、臭氧层破坏等都可以被看做是不可持续状态的征兆。影响经济增长的多个要素都呈指数增长趋势,这种趋势非常明显,他们都有各自的极限并且相互作用。那么,为什么说经济增长一定会遇到极限呢?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而一旦人类活动接近地球承载的能力,权衡取舍就显得更加重要和更加艰难,人类毕竟难以割舍优越的生活条件。至于对增长极限的预判,我们“不可能确切地预言哪一种极限将首先出现或者后果会是怎样,因为人类对这种局面会有许多可以想象的、无法预言的反应。”[2]所谓经济增长极限,就是自然资源系统允许的最大的经济规模,增长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条件下将达到极限,现行的增长模式以灾难性的崩溃而告终。

既然会遇到增长的极限,就要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梅多斯等人认为,避免灾难的最佳方案,是实现全球均衡增长。全球均衡状态的学理界定是,人口和资本基本稳定,而能够影响它们的力量也处于相应的平衡状态。达到全球均衡状态,意味着生态和经济条件的稳定,人完全满足于既有的物质基础,以及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指数增长是一种无止境的疯狂增长,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使增长降为零。该书提出这种模式并不是笼统抑制增长,或者是盲目地反对增长,而是抑制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增长。他们对全球均衡状态的最低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工厂资本和人口规模不变。其次,所有投入和速率保持最小。最后,资本和人口的水平及其比例与社会价值一致。”[1](P200)从根本上来讲,零增长条件下的全球均衡,是引起增长的力量和抑制增长的力量之间的均衡,是这两者之间不断博弈的结果,是非停滞的均衡和人与人平等的均衡。如果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审视它,极限论发展观恰恰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源头所在。

极限论发展观主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从以《增长的极限》为代表的外部增长极限论,到以《人类的目标》为代表的内部增长极限论,到以《重建国际秩序》、等为代表的新人道主义构想,再到《私有的局限》为代表的社会聚合极限论。极限论发展观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拓宽关注视阈,从技术分析到社会问题分析和文化问题分析,从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到主体人的心理、道德、价值和文化。从生态失衡、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全球问题到人类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全球合作问题、资源利用的价值标准问题、环境治理中污染转移问题,以及科技发展与人类自身素质提升、人类潜力开发和学习能力的矛盾。极限论发展观不断提出化解人类困境的新方案,从“零增长”到“有机增长”,从“增长”到“发展”,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如果罗马俱乐部预言的某个危机没有发生,不是因为它没有言中,而是因为人们听从了它的警告从而改变了事态的方向。

二、对于中国增长极限的理性预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一方面,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太小。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另一方面,是资源消耗量太大。中国已经成为煤炭、钢铁和铜的第一消费大国,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要远远大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它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中国的生态环境状态不容乐观,据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预测,“按照目前的退化速度发展下去,100年后,年人均水资源量将不足50立方米。300年后,将有50%以上的国土荒漠化。[3]由此可见,中国的发展可能会遭遇瓶颈。

中国一直致力于科学发展,十八大之后,国家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却没有得到改变。出现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GDP为标准的政绩考核体系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虽然GDP能较为全面的反映出国家经济增长的水平,但是,有些指标却无法在GDP中得到反映。比如,环境质量的变动、产品和服务结构、产品和服务的进步、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等。许多地方GDP增长是以“透支未来”“牺牲后代”为代价的,这样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得不偿失。GDP只是衡量国家发展的一个指标,并不代表国民生活幸福程度的全部。我们必须破除对GDP的崇拜心理。

如果我国经济增长按照现有模式持续下去,必然会遭遇增长的极限。为了逾越增长极限的瓶颈,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于1999年发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这份报告是突破中国发展瓶颈的一个解决方案。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最终必须归纳为三个“零增长”,实际上是希望在三个方面达致均衡状态。具体目标是:中国在2030年实现人口的零增长,基本达致人口新陈代谢的均衡;中国在2040年实现物质与能源的零增长,基本达致产出与消耗的均衡状态;中国在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度的零增长,基本达致生态破坏与生态补偿的均衡状态。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保障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突破增长极限的理性选择

极限论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很大区别的概念。经济增长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增加,可以用社会总产出的增加来表示,也可以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人均总产出的增加来表示。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主要依赖什么要素,或者什么因素组合,借助什么手段,怎样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还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的提升。“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等方面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最终的目标便是使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从非结构优化型转变为结构优化型、从政府主导型转变为市场主导型、从要素驱动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从不可持续型转变为可持续型。为了避免《增长的极限》所预言的可怕未来,我认为,至少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改革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往往以GDP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引进外资的规模和增速等指标来考量政府领导干部的政绩。一些地区陷入“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怪圈。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单纯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政绩考量体系,综合体现经济发展、为民服务、社会和谐、环境保护、百姓意见、城乡就业、资源节约等多重因素。我们要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效来重新设计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引导各级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同时健全人民群众对政府权力部门和决策机构的有效监督,切实代表好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资源和要素价格体系改革,健全资源和要素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性、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代价的资源价格体系。推广排污权许可和交易制度,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稳妥推进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高资源税率,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机制。

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我们应该鼓励中小企业开放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回收再利用技术和环保技术,引导中小企业进军高新技术领域、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行业。实现行业准入门槛制度,有序发展资源效率高、耗能少、规模效益好的现代能源和原材料产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良性的制度保障,促进企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流程再造,重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对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和农业产业一体化的规模企业,给予必要的资金、政策、税收和服务支持。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增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极具战略眼光。“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5]目前,我国依然是处于价值链底端的后发国家,跟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把技术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们应该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鼓励本土企业在自主创新驱动下向价值链顶端提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四、结语

增长极限论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向。传统的思维认为“增长即是发展,增长是直线的、无限的”,而极限论发展观认为应当从宏观的、多维的、全球的、整体的、正负两面的角度来认识局部的、国家的和片面的增长问题。它首次提出了地球的极限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极限的观点,对人类社会不断追求增长的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和警告。人们不再单纯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开始思考“净化的增长”“质量增长”“适度增长”和其他可供选择的增长,并开始把增长概念和发展概念加以区别。人类开始注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并考虑资源环境的最终极限对人类发展和人类行为的影响。

《增长的极限》一书所引起的世界性的争论,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资源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无限增长只存在于幻想之中。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经济增长与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态势表明,增长的极限是存在的,但是,如果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得到响应和推行,增长的极限同样是可变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它会趋向于保持稳定。但外部干扰如果过于强烈,破坏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导致系统的失衡。《增长的极限》一书在表明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制约方面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顺应世界发展新潮流的战略选择,是适应我国新阶段发展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是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杨欢进教授认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协调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美]梅多斯等.增长的极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2][美]梅多斯等.增长的极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陆际恩.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首先实现三个“零增长”[J].南方论刊,2005(10).

[4]方建中,周建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向与路径视角的考察[J].江海学刊,2008(1).

[5]马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J].党建研究,2007 (11).

[6]杨欢进.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1).

(责任编辑:武亮)

The Lim its to Grow th and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 ic DevelopmentM ethod

WANGYu
College of Marxism,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

The limit development concept believes that uncontrolled economic growth has the limit.The solution is a global balanced growth.The limit development concept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value to our country for economic and society development.It is imminent for our country to transfor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ay.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do the followings:reform the cadre system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and establish a new view ofachievements;improve the socialistmarketeconomic system and establish incentivemechanism of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and elements;guide enterprises to change their concept of development,constructmicroscopic foundation for transform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method;energetically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o enha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growth;limits;transform;economic developmentmethod

王瑜(1983-),男,山东青岛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后,研究方向:西方发展观。

2016-05-26

F202

A

猜你喜欢
资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