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分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教材开发探索与实践

2016-04-27 07:46雷黎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大学英语教材

雷黎

摘 要: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都是采用所有专业开设两学年大学英语课程的形式,所有专业使用通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没有体现行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本研究主要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材中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脱节的问题,贯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融会于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中,开发突出职业能力的特色教材。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职业能力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学英语教育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学英语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基础课程之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要求》同时规定:“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育并没有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课程设置没有建立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英语教学缺乏基于市场的教学理念,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中的教学目标相背离。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都是采用所有专业开设两学年的大学英语的形式,所有专业使用一本通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相差甚远。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考虑行业需求和学生实际需求,构建体现行业特色和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学生职业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教材,以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英语教材的现状

随着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不断渗透,探索建立具有应用型高校自身特色的“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和突破性的工作。作为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也成为改革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关于大学英语教材改革的研究很多,教材的内容相比以前有了较多的修改和补充,但还是存在一些很明显的问题。国内的很多大学英语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是围绕四、六级考试编写的,将课文后的练习题完全按四六级考试的题型设计,并将课文单词表中的单词整合成四六级词汇。蔡基刚(2011)指出,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在处理生词时都着重突出四、六级词汇,而且教材练习部分的设计也和四、六级考题形式一样。此外,在当前广泛使用的几套大学英语教材中,有些教材没有参照《要求》编写,难度偏大,不具备实用性;有些教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太慢,且相互之间衔接性较差,存在内容重复或与交际工作任务脱节等现象。大多数教材较少考虑学生的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知识性和职业性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近些年来,国内还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原版教材,但由于这些教材“不是专门为我国英语学习者编写的,也没有参照国内有关英语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以有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国内的实际教学需要”(程晓堂,2011)。

三、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教材的开发

1.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课题组从三个方面调查了市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情况:行业岗位招聘对英语的要求、行业岗位工作对英语的要求以及行业岗位培训对英语的要求。同时,从学生的学习目的、期望、认知水平、语言技能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达到的水平等方面调研学生的个人英语情况。分析调研结果,依据各类需求特点,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特征,构建包含六大类(基础英语类课程群、应用拓展类课程群、语言文化类课程群、行业英语类课程群、英语考试及实用类课程群)的多元化生态化课程体系。

2.制订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标准

目前,课题组完成了五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订,这五门课程分别是综合英语1、综合英语3、英语听说1、英语听说3、科技英语1(见下页表)。前三门课程是全院所有专业都开设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泛商务英语,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学生日常交流能力。对部分专业单独开设的课程如科技英语及以后各专业开设的专业英语和素质英语,我们首先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专业教学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差异;了解行业需求、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并确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对象、方法、所需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分析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反复论证,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所有课程强调综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与应用相结合,多样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新颖性与完整性相结合。同时注意教材的整体性,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眼,全面考虑课程前后衔接。

3.选择与组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材内容

职场英语模块:即通用英语模块。此模块课程主要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所有课程为所有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包括职业共核英语I系列课程和职业共核英语II系列课程。同一系列内课程听说与读写教学分开,主题保持一致,课程内容主要是基于所有职业的泛商务英语。职业共核英语I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日常涉外交流能力,主题包含日常寒暄、问路、电话、机场、安排行程、预订客房、约见、用餐、购物等。职业共核英语II主要是以职场交际能力为主线,侧重于把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与职业能力相衔接,面向企业、职业和具体岗位,主题包含日常办公、来访接待、城市观光、参观工厂/公司、产品与销售、商务会议、客户服务、求职等。各单元主题按时间顺序,有机地衔接在一块,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除泛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外,此模块课程还包含英语四级教学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四级考试技巧。

行业英语模块:即特殊用途英语模块。此模块课程主要在第三、四学期开设,所有课程为所有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包括不同专业的行业英语,如酒店管理专业开设酒店英语,国贸专业开设外贸英语,播音主持专业开设新闻访谈英语,财务管理专业开设财经英语等。行业英语内容强调职业性和实践性,每个单元的内容设置都遵循“工作过程”的思想。首先,从各专业的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着手,理清真实环境下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分析真实工作情景下各行业工作流程的语言需求和交际要求,然后按接受性技能(包括英语阅读和听力)、产出性技能(包括英语口语和写作)和交际性技能(同时涉及接受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进行归类。以《导游英语》第一单元“接见游客”为例(见上表),其中包含五个过程,每个过程的语言需求是不同的。具体来说,介绍旅行社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口语能力,游客接待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了解游客需求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确定旅行路线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搜集素材的时候,注意内容的实效性和真实性,注意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注重选择在实际工作场景下的语言素材。

专业英语模块:此模块课程主要在第五、六学期开设,对于英语需求较高的专业,此模块课程为必修,其他专业为选修。专业英语课程内容主要是侧重于专业研究中的英语交际。在开设专业英语类课程的同时,开设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语言文化类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四、结语

开发体现职业能力的特色教材与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相辅相成。好的教材可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相应地,大学英语教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特色教材的研究和开发。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在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开发体现职业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教材,使课程教学内容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Ellis,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2]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3(4).

[3]蔡基刚,唐敏.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4]陈坚林.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思[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5]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大学英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