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问题及改革对策

2016-04-27 07:46杨菲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改革

摘 要: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历来有很多学者和专家进行过阐述,本文将结合学校校情、学生学情等,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改革

在南阳理工学院,大学语文是面向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欣赏能力、理解能力、口头及文本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经典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底蕴和文化修养。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地位不高。在理工科院校,重理轻文现象无处不在,专业课教师和理工科学生都错误地认为,我们学好了专业课程,就是一个人才。但笔者认为,没有经过人文素养的熏陶,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是一名专才而已。语文课程的地位需要提高,让专业教师和学生都能意识到其重要性和无可取代性。

2.学生认识错位。理工科院校学生入学时,各个院(系)都重视专业的介绍,没有加强对公共课课程性质的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认为一名理科生只要学会了数理化,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他们错误的认知导致了本课程教授和学习的困难,以致于大多学生抱着一种抵触的心理来学习这门课程。

3.课程内容安排不够合理。课程设置上一味追求学习内容的完整性,一个学期32个学时的限制,导致大学语文教学成了走马观花,内容冗杂而没有重点,很难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

4.教学手段单一。在目前的教学中,虽然引入了多媒体课堂教学手段,但很多课堂仍然以讲授为主,夹杂提问法、讨论法等等,学生对这种古板的教学方式已经感到厌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加之其他繁重的专业课程,每天大量的课堂讲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5.考核方式老套。期末考核时大都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的内容都是书本或是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考核的形式单一老套。这只体现了大学语文工具性的一面,而人文性的一面在考核时无法体现,根本没有意识到大学语文人文素养和道德价值观念培养的重要性。

二、针对问题,大学语文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观念。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无数知识,如果教师知识匮乏,学生无法在教师身上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学生会对本门课程感到失望,会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更新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要经常性、不间断地汲取新知识,增长新才干。

2.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理工科学生对文学、政治、历史等文科知识敏感度不高,他们自身语文学习程度高低不等,对于知识的吸收力和理解力不同,对待学习的认知力和领悟力不同,学生主体差异化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浅出,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主角,变教师教为学生自主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3.科学合理地选用和编排教材。教材的选用和编排是一门课程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好的教材往往会让教师的课堂事半功倍。而如今社会上的教材五花八门,如何选择或是编排符合校情和学情的教材就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教材中要突出重点,内容编排要合理,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有新闻、通知、策划、总结等应用文写作的知识,以便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由于公共课课时的条件限制,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不可能一一讲到,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特点进行把控,基础知识不能丢,拓展内容可以更精细一些。在传统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课堂上讲授策划案、申请书、简历等公文写作的内容,可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锻炼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

4.授课形式综合化。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堂教学可以采用讲授、提问、小组讨论等基本手段,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视听、学生自主鉴赏、情境诵读、互动交流、辩论等多种形式,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上课形式的多样性,更能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他们可以由原来的被迫学变为主动学,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和道德文化水平。

5.考核方式多样化。通常考核时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而学生认为我们学习的目的在于应付考试,没有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而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被使用。教师应变通考核的方式,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把文本的内容改编成为一部影视作品,或是创造一部小说等,采用平时成绩与试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既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又考虑到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达到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华.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2]姜欣.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3]韩一睿.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学术研究,2014(3).

[4]张绍红,张俊.论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35).

[5]杨菲.探究当代大学生的“汉字失写症”现象[J].信息教研周刊,2015(3).

作者简介:杨菲(1986- ),女,河南省镇平人,语言学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和大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改革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理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艺术通识教育在理工科院校的发展探讨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