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旗袍装饰纹样解析

2016-05-04 04:15黄碧容胥筝筝
纺织科技进展 2016年4期
关键词:旗袍民国花卉

黄碧容,胥筝筝

(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民国旗袍装饰纹样解析

黄碧容,胥筝筝*

(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以1912~1949年时期旗袍中的装饰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物、图片及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的方式,深入分析了旗袍中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及其他组合纹样的表现手法及特点,得出了其发展演变的特点,梳理出民国时期装饰图案的理论知识,为旗袍纹样的现代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民国时期;旗袍;装饰纹样;特点

旗袍源于清朝的旗装,袍身皆为直线型,宽袖松长,以遮住身体为主。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的民国,是旗袍从诞生到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旗袍是中国女性古典与时代美的结合。

民国初期,由于西方文化与思想的大量涌入,女子为追求思想的独立和女权的解放,开始效仿男子穿上长袍。 20世纪20年代末,旗袍由原来的直线型变成修身曲线型,旗袍的款式也由单一变得繁多。30年代,海派旗袍开辟了中国旗袍文化的经典时代,旗袍进入了鼎盛时期,它的改良已经不再局限于装饰[1]。30年代末,旗袍的造型已经多得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单是袖子便有无袖、短袖、五分袖、七分袖及长袖之分,且每个长度的袖子可以做不同的造型变化,配上不同款式的领型和装饰图案,所以旗袍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它已经成为中国女性的代表礼服。

1 民国旗袍的装饰纹样及发展

1.1 20世纪初期

民国早期,其旗袍图案的实现手法与清代服饰图案的实现手法大抵相似,通常以提花织造和手工刺绣为主,旗袍装饰图案以自然图案和动物图案为主,常见的有龙凤、梅兰竹菊百花、蝶鹤百鸟等纹样,通过相互穿插叠放,或重复循环的方法组合成不同的单一或复杂图案[2]。如图1所示,大面积的色彩铺盖,各处梅花图案相互映衬,色彩融合。

1.2 20世纪30年代

清朝旗装过分注重装饰细节,衣身色彩面积大且较为艳丽,对比度和视觉冲击感较强,图案繁杂。袖襟饰边纹样样式变化大,与衣身的整体图案较为融合。在清朝旗装的装饰图案中,又以团花纹样最为普遍。30年代期间,团花图案重兴,然团花之间常常用藤蔓、枝叶等纹样来联系填充,讲究与主体图案在色彩与形态上的映衬。团花图案常给人的感觉是丰富绚丽,寓意大富大贵,符合传统的审美心理。如图2所示,两图都是以团花的形式作为图案出现在旗袍上,主要是根据花卉变形动态进行单元循环,大片的花朵会吸引人的目光落在图案上,而忽略其他地方的简单。这类纹样不仅在传统服装中应用广泛,在整个民国时期都让人甚是喜爱。

1.3 民国中后期

民国中后期,由于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审美价值的涌入,国内服装业逐渐兴起,引进了大量西洋先进纺织印染设备。由于机械的进步与引入,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传统手工织造的布匹、手工刺绣的绣品逐渐减少,市面上开始流行由机械生产的机织面料,而传统的刺绣图案纹样也被发展迅速、成型快、成本低的印染图案所替换。另一方面,旗袍的装饰图案也由传统的自然图案转化为简洁的花朵、线条及其他的几何图形。结合中西方的审美要求,旗袍色彩的选择应用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由于图案上到面料的过程不再像以前那样繁琐耗费时间,所以人们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图案的复杂和细致,单元图案之间的结合连接方式也变得各式各样,使得视觉冲击感的提升不再只依赖色彩。如图3所示,由花卉图案相互连接大面积布局在旗袍上,打破了传统的装饰方法。

印花图案的省时省力为装饰图案的发展提供了推力,一些更为复杂的图案也逐渐出现在面料上,如图4所示。根据图案的面积大小、排列方式及形态变化进行布局,使得旗袍的穿着风格和适用场合也变得丰富起来。由于旗袍的普遍盛行,所以人们把身份与价值的区分方式放在了旗袍图案上。一般来说,简单排列的小碎花或是有规律排列的几何图案,都可以使旗袍整体呈现活泼灵动的感觉,这种风格适合于年轻女性日常穿着;而颜色较重,图案不均匀分布,并且图案十分精细的旗袍则更适用于重要场合。

2 民国旗袍装饰图案的种类题材及特点

图案纹样是一种装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美术形式。在服饰设计中,图案往往起到了标示的作用,它与服装的款式、面料共同体现了服装的整体风格。图案作为旗袍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旗袍精神中最直观、最易辨认、最能体现设计风格的元素[3]。中国传统旗袍装饰图案的题材涵盖了花卉植物、动物、文字、几何纹、人物(或历史故事)、器物、自然物、组合物等,千变万化的图案创作说明了中国人的智慧所在,其中又以花卉植物元素的装饰纹样居多[4]。

2.1 植物纹样

在明清时期,植物纹样在服饰上的应用非常之多。民国时期,花卉图案更是成为最受欢迎的装饰图案之一。中国传统的装饰手法多为象征、隐喻、借代、谐音等,借助自然事物装饰服装又寓意其他意义。人们采用松、竹、梅、菊等植物花卉纹样作为装饰图案,一方面是为了使旗袍整体富有活力,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图案来隐喻自身的高尚品格。后来,随着思想文化的改变,一些没有特别含义的植物也出现在服装上。在此类植物图案中,又以花卉图案居多,如图5所示,图中的牡丹花卉图案皆有枝叶作为联系,整体自然不浮夸,花瓣以亮色为主,抢人眼目。牡丹寓意大富大贵,深受民众喜爱。

2.2 动物纹样

民国时期多采用龙凤等动物图案,主要是象征祥兆。因过去有“龙凤呈祥”的说法,所以人们认为龙凤寓意一生富贵,也暗示了身份的高贵。此外,还有一些蝴蝶仙鹤等动物图案也得到了应用。如图6所示,蓝色旗袍图案主要是龙与祥云,红色则是龙与风的结合,这两种图案在早期旗袍是比较受欢迎的,且富有中华古典韵味。

2.3 几何纹样

几何图形的兴起,主要是受到西方艺术运动的推动,且民国旗袍与西方服饰审美具有一致性。因此,旗袍的装饰图案也吸取了西方的特点,在受欢迎的几何图案中,有在面积区域分成的圆点纹样和方格菱形纹样,以及在线型区域分成的直线图形和非直线图形,如波浪纹。

2.3.1 圆点纹样

如图7所示,圆点图案简洁大方,颜色统一,相比较完全没有图案的旗袍,加上圆点图案,使得穿着者多了一丝活泼青春的气息。

2.3.2 方格菱形纹样

菱形图案在民国时期的应用颇为广泛,它打破了线条的普通,组合成常见的几何图形,通过颜色的渐变和线条的效果,拉长了人体在视觉上的比例,而且菱形的不规则感让穿着者多了一丝成熟的感觉,如图8所示。

2.3.3 直线型纹样及变化线型纹样

直线型纹样又分为横条和竖条,如图9所示,在普通的旗袍上加上均匀的线条使得服装看起来多了设计感,在视觉上也有一定的效果。横条直线可以拉长人体的横向比例,使人看起来比较丰盈饱满。竖向直线则可以拉长人体竖向比例,让人看起来高挑轻盈。

除了横竖向的直线,线条的形状也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是变化较多的波浪纹,也可以是弯曲的不规则纹路。每种变化的图纹给人的设计与审美都是不一样的,如图10所示的民国时期旗袍中,波浪形的图案让人看起来更加立体饱满,更多地展现出了女性的特点。

2.3.4 与团花纹样组合及其他

除了上述一些装饰图案外,民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别的图案,它们既不是花卉也不是几何,而是在这些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独特而新颖。“囍”“寿”等字都有好的寓意,“囍”表示双喜临门,一般出现在旗袍婚服上,结合一些其他的花卉纹样,使得旗袍看起来十分别致;而“寿”字,一般寓意福寿无疆。如图11所示,“寿”字与团花图案组合形成新的图案,改变了图案原有的单一局限性。此外还有一些几何图形的组合,它们在单一的几何纹样上又连接了其他形状的图样,使得服装变得复杂精致。

3 结语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与沉淀,民国时期的旗袍成为了当时女性高贵大气的代名词,并为后来旗袍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实物、图片及史料的分析与研究,概括旗袍装饰纹样在民国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进一步论证了旗袍装饰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真实价值和可借鉴性。研究表明,民国旗袍中的装饰纹样如点缀的碎花图案、规则的线型图案、团花纹样或是简单的几何纹样,对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有关装饰纹样的选取、纹样的结合及色彩面积设计都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1] 李劲竹.民国时期旗袍演变所见海派文化[J].新西部(理论版),2012,(11):87.

[2] 张丹栎.民国旗袍的装饰研究及现代设计创新[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2.

[3] 佟志军.旗袍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及创新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4] 张 虹.花卉植物元素在旗袍与和服装饰图案中的应用比较[J].丝绸,2014,(9):57.

Analysis on the Decorative Patterns of Republic Cheongsam

HUANG Bi-rong,XU Zheng-zheng*

(School of Textile and Garment,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312000, China)

The decorative patterns of cheongsam in 1912~1949 perio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xpression and features of plant patterns, animal patterns, geometric patterns and other combinations patterns of cheongsam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confirmation of objects, pictures and litera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were obtained.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Republican decorative patterns was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odern patterns for cheongsam.

Republic of China; cheongsam; decorative patterns; feature

2016-03-07

黄碧容(1993-),女,本科在读。

*通信作者:胥筝筝(1987-),女,山东莱芜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服饰文化,E-mail:xuzheng.68@163.com。

TS941.1

A

1673-0356(2016)04-0049-04

猜你喜欢
旗袍民国花卉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我来说说旗袍美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旗袍找不同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