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块教学:为言语智能而教

2016-05-07 12:20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组块言语文本

本刊记者

记者:薛老师,您好!组块教学,是您提出的原创型教学理念。您始终扎根教学一线,将组块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造融为一体,不断推陈出新,获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几年来,您组建了吴江区的组块教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了组块教学研究联盟等。提起组块教学,小学语文老师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薛老师,想起以您为核心的组块教学研究团队。相比个人研究而言,您觉得以组建团队的方式一起研究组块教学有什么独特的价值呢?

薛法根:教育是一群人才能做成的事业,单打独斗难成教育的大事。抱团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选择。

组块教学始于1997年,最初是我一个人的执着,留下的仅仅是几个不深不浅的脚印。一群人、一个团队的执着,留下的就是一条清晰可见的教改之路。2009年,组块教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后相继成立了组块教学研究联盟、组块教学研究所等专业团队,仅核心团队就有30多人。从单篇教学到群文教学,从单学科内容的纵向建构到多学科内容的横向融合,从着力于组块教学方法的运用到着力于联结性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致力于教学内容的重组到致力于语文课程的建设,从备课方式的变革到教研方式的转型,进而到语文教师发展的专业转向……都来自于团队的实践智慧。2012年,组块教学课题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是当年基础教育界的两项课题之一,足见其研究的价值;2013年,组块教学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做成这么多的事,更无法实现如此巨大的改变。

迈克尔·乔丹曾经说过:“一名伟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让周围的队友变得更好。”而团队的伟大,正在于让每一个伙伴都变得更加优秀。组块教学团队在共事成事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个的发展平台,提供了一次次的锻炼机遇。作为团队的领衔人,我深知“水涨船高”的道理,努力做强自己,让自己长成一棵大树,从而更好地引领团队。我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创造,是人的一种内生力量的创造。同是组块教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我期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听得到不同的声音,看得到不同的风格,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千人一面,不是成为组块教学刻印出来的“模子”。沈玉芬老师从联结性学习出发,建构了自己的“语文联结教学”理论;王晓奕老师从教与学的关系出发,提出了“适性教学”的主张;徐国荣老师积极践行“言语形式教学”;金洁萍老师着力于“儿童作文”……我欣喜地看到了每一个人成长的足迹,他们变得更加优秀而

自信。

记者:能成为您团队中的一员,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可是,什么是组块?什么是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可能认识得还不够全面,不够清晰。您能具体阐述一

下吗?

薛法根:什么是组块?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组块”,而把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也称为“图式”。人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单位、知识单元,也就是“相似块”,这些“相似块”有各种不同的类别,如语言相似块、情感相似块、形象相似块等,而“组块”则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组织策略和整合行为,是一种学习方式,具有重组、整合的功能,它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常常要依赖“相似块”的存在和“组块”的心理活动。语文学习过程是个体心理“相似块”重组、整合的运动过程,语文学习过程中感知、理解、体悟、积累、运用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组块”的积极活动。这就是“组块”在语文学习中的心理学原理。

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基于组块原理,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设计成有序的实践板块,引导儿童通过选择性学习和自主性建构,获得言语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组块教学在内容上基于教材,植根于生活,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及时充实、调整、重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在结构上突破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凸显教学重点,拓展教学时空,更具灵活性;在功效上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具有增值性。

记者:把一个心理学概念运用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从提出至今,已历经十多年,它为什么能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呢?

薛法根:组块教学能被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所接受与认可,最核心的原因,可能在于我们的研究是在不断反思、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逐步地推进。

组块教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1997~2005年。

2001年,“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实验研究”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五”青年专项课题。其概念界定为:小学语文组块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建构,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这一阶段的研究基于组块原理,从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教学活动的板块化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简约化呈现这三个方面加以研究,变线性教学为块状教学,体现了组块教学简约而有效的特点。然而未能就“语文运用能力”作深入的研究,致使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板块活动的设计缺乏明晰的目标指向和评价标准。

组块教学研究的第二阶段是2006~2010年。

2006年,“智慧解放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一五”重点自筹课题。其概念界定为:小学语文组块教学以发展儿童的言语智能为“独当之任”,基于组块原理,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设计成有序的实践板块,引导儿童通过选择性学习和自主性建构,获得言语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并建构具有组块特色的语文课程,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这一阶段的研究以智慧解放理念为指导,明确了基于语文运用能力的言语智能这一核心目标;提出组块式思维、审美性情感及个性化表达是构成言语智能的三个核心要素;情感推动、思维发动、实践(表达)促动是语文组块教学的基本原理。尝试建构以言语交际功能为主线的语文组块课程,初步形成了以言语智能发展为核心的组块教学思想。然而未能就言语智能的形成机制作出合理的解释,也未能揭示组块教学的核心机制,在实践中也尚未提炼出可靠的组块课程的开发模式,缺少一个统摄性的基础理论。

组块教学研究的第三阶段是2011~2016年。

2012年,“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立项为“十二五”国家一般课题。这一阶段的研究试图运用关联理论阐释言语智能的生成机制,并实证组块教学对发展言语智能的实践可能。语文组块教学实践也将丰富和发展关联理论、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及语文教学理论,从而完善语文组块教学思想。

记者:不断地破而立,需要的是勇气与魄力,也体现了您可贵的研究品质。从您刚才的讲述中,您反复提到了“言语智能”这一名词。组块教学为言语智能而教,这也是您的教学主张。您能具体谈一谈吗?

薛法根:语文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走向智慧。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应建立在“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三根支柱上。

“为言语智能而教”是解决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顽症的一剂良方。

第一,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教材未能解决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可表述的语文学科内容结构。教学中内容繁杂,分不清学科界限、年段界限、主次界限,语文教师缺乏鲜活的、适切的语文知识。缺失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也必然弱化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深入研究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正确解读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重组、整合散落在文本中的语文知识,研制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是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顽症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语文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快速通道。

第二,目前的语文教学习惯于“以文本内容学习带动言语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感悟”,然而未能就“经验、思维、想象”这些“感悟”的内在要素作学理的解析,没有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与方式,难以应对不同的文本与不同的学生。其实,语文教学还应该探索另一条路,那就是“通过文本内容学习语文知识,进而通过训练提高言语能力”。核心是强调“习练”,授予学生的是语文学习的策略性知识,训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能力与习惯。这一条路是清晰的、可把握的,是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可行之策。

第三,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因而头绪繁多,方向不明,不知为何而教,常常“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语文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为核心,走向综合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文化背景,生长出言语智慧,获得一生有用的东西——带得走的语文!

记者:您的课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借鉴、模仿,被称之为接地气的语文课。你觉得这其中最本质的原因在哪里?

薛法根:感谢老师们对我的肯定与鼓励。在日常教学中,凡是老师感到难教的课文,我都作为课题来研究,发现并建构适宜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教学设计,发现普适的教学原理,并现场教学展示、讲解示范。每一个教学范例,都力求简单实用,便教利学;每一个教学理念,都力求简洁明了,学以致用,用即有效。我想,这可能就是我的课“接地气”的原因所在。“便教利学”“学以致用”“用能有效”,是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在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特点,并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样式。

教学内容日渐清晰。组块教学变革备课方式,摒弃线性的环节设计,采用板块式设计。在教学内容的研制过程中,深入研读教材文本,提出了用三种眼光看教材的思想:用儿童的眼光来读教材、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并根据教材文本语言的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的伙伴语言、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语言、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辟语言),发现文本中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要素,重组并整合成相应的语言学习内容板块,每个板块集中一个核心目标,设计多项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板块式备课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实际开展的教学活动实现了一致性。

教学方法行之有效。基于组块原理的教学方法“倡简”,课堂教学结构简明: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环节简化,方法简便,媒介简单,用语简要。我们在内容上坚持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不教。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了“组块识记”等策略,作文教学中提出了“命题激活、贴近现场、虚实相生”等策略,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教学过程轻松扎实。在板块化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得更充分、更自主,实现了“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言语智慧得以充分发展。组块教学还致力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与自主建构,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力,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语文学习智慧。

记者:具体的方法与策略往往是一线教师最感兴趣的内容。您能为大家具体谈谈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阅读教学策略吗?

薛法根:多年来,我基于组块及组块教学研究,探索了比较有效且清晰的阅读教学策略,对于一线教师的研究与运用,具有一定的帮助。

组块识记。就是要善于从文本中提取需要积累的语言材料,重新组合成有内在联系的板块,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低年段的识字教学中,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编写了押韵合辙的词串形式的课文——“词串识字”,即围绕某个主题,选取相关的词语,编成“韵文”。学生在读写之中,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联想、想象,形成一个整体的“组块”,从而扩展识记的组块容量,促进学生识记能力的发展。而在各个学段中,识字教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也可以借助“词串”的形式,提高识记效果。词语可以组块,片段、篇章都可以抓住内在的联系,形成更大的组块。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自己从文本中提炼、归类这样的词语组块,那么,学生就学会了发现文本主要信息的能力,学会了重组言语材料的能力,也就学会了主动阅读。而这,正是组块识记训练的根本目的。

形成期待。学生不是以零度的“白板”状态去阅读言语作品的,言语作品也不是以冰冷的“静止”状态面对读者的。学生具有自身的阅读经验结构(阅读经验组块),他们会主动地运用已有的阅读经验去解读新的言语作品,对作品抱有一种预期和猜测;而每个好的言语作品都具有独特的结构(文章结构组块),对学生产生阅读召唤,唤起学生的期待视野,也唤起学生原有的阅读经验。组块教学就是将学生的阅读经验结构和文本的阅读召唤结构联系起来,形成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推动阅读向纵深掘进,以获得更为丰富与深层的言语智慧。

比照联想。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里的“理解”,既包含对语言文字思想内涵的理解,又包含对语言文字形式的理解。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是一个包含思维与想象等复杂心智活动的实践过程,呈现为理解与感悟两种基本方式。理解与感悟的过程实质就是建立丰富联系的“比照与联想”的过程,离开了比照与联想,也就没有了理解与感悟。可以说,“以语言为核心的比照联想”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字词之间可以比照联想,句段之间也可以比照联想,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之间可以比照联想,言外之意与言中之情也可以比照联想。比照联想,核心就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入比较、丰富联想,将语言文字的内涵与形式理解透彻、领悟到位。

语境还原。言语作品是作者在特定语境下言语活动的智慧结晶,语境与言语一道生成,作品一旦完成,语境随之消失。而阅读的心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言语作品到语境生成的逆向转换过程,这个过程就叫“语境还原”。读者凭借作品中的语言描述,设身处地地像作者当时那样去想、去写,就能最大限度地体验到作品中蕴含着的独特思想与情意,进而能更加真切地领会作者如此说、如此写、如此遣词造句的奥妙所在。可以说,“语境还原”方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方能进入作品的深层结构,领略到阅读的无限乐趣,获得语境中的言语智慧。写作是作者在特定言语条件下的语言活动,作者的创作,必有具体的、个性的言语冲动、言语目标、言语环境、言语对象,也必定有语言技巧上的斟酌、推敲、选择、取舍。这些都是开启学生阅读智慧的钥匙。恰到好处地再现某些创作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组块破解。尽管组块的存在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们的信息加工能力,但组块也可能成为我们思维的障碍。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需要破解的组块的紧密程度越大,则人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学生阅读的文本有着严密的内在结构,即言语组块,阅读的过程是顺应这种结构去发现内在的意义,还是破解这种结构去发现更深的意义,这是两种不同的阅读取向。前者是欣赏式阅读,后者是解读式阅读,我们语文教学缺乏的恰恰是解读式的阅读方式。解读就是以读者为中心的主观、个性化阅读,既有对文本既定含义的揣摩与捕捉,更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有一种可贵的怀疑精神与创造意识。而这,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

迁移运用。学生在学习中习得了丰富的言语经验,而在课堂教学中又学得了宝贵的言语知识。言语经验和言语知识只有通过言语实践才能得以融会贯通,化为现实个体的言语能力、言语智慧。我以为,学生的言语智慧正是在“学得”与“习得”的融合中生成的,这个融合的过程就是“迁移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文本中选取典范的、学生可接受和模仿的言语事实(言语组块),提炼出其中蕴藏的言语运用规则,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借鉴运用,实现迁移。

记者:最初听到“组块教学”这一名词,觉得实在不够响亮。但是,它在您深刻思想与鲜活实践的不断滋养下,越来越显出它的可爱。我相信,小学语文组块教学以其特有的学术魅力,将会吸引更多的人自觉追随。在团队的竭诚互助中,组块教学的研究之路会越来越宽广。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组块言语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组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组块理论的解读及启示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试析“词汇组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