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6-05-09 02:22付京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治疗结果缬沙坦氨氯地平

付京凤,卢 泼

072754河北省涿州市,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职工医院(付京凤);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卢泼)



·短篇论著·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付京凤,卢 泼

072754河北省涿州市,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职工医院(付京凤);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卢泼)

【摘要】目的评价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职工医院内科收治的高血压并早期肾损伤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后判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水平及治疗前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以上不良反应均未做特殊治疗而自行缓解,且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血压、缓解早期肾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人;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结果

付京凤,卢泼.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3):104-106.[www.syxnf.net]

Fu JF,Lu P.Clinical effect of valsartan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in treating elderly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early renal damage[J].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2016,24(3):104-106.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亦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研究显示,血压平稳与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及靶器官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且有效、平稳降压已成为临床医生的治疗共识,联合降压因对靶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备受医生重视[2-3]。临床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其中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是常用的药物联合方案。本研究采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及美国NKF-DOQI标准中早期肾损伤诊断标准(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为30~300 mg);(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急慢性肾炎、肾囊肿患者;(3)控制不良的严重高糖血症患者;(4)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5)恶性肿瘤患者;(6)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7)严重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患者。

1.2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职工医院内科收治的高血压并早期肾损伤患者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1±2.1)岁;病程8~20年,平均病程(13.8±1.6)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a为χ2值;BMI=体质指数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商品名:压氏达;生产厂家:华润赛科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 mg/片;国药准字H20010700)5 mg,晨起服药1次;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商品名:穗悦;生产厂家:华润赛科药业有限公司;规格:80 mg/片;国药准字H20030638)80 mg,晨起服药1次。两组患者均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质量、减少食盐摄入、适当运动及膳食调配等,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4观察指标治疗后判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参照原卫生部颁布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临床疗效,显效:收缩压降至参考范围或下降幅度≥30 mm Hg,舒张压下降幅度≥20 mm Hg,或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 Hg但恢复至参考范围;(2)有效:收缩压下降幅度<30 mm Hg,舒张压下降幅度为10~20 mm Hg,或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 Hg但已降至参考范围;(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2结果

2.1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88,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血压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尿微量清蛋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水平及治疗前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Table3Comparisonofbloodpressurebetweenthetwogroupsbeforeandaftertreatment

组别例数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60170±15132±8101±588±7研究组60168±16121±7103±483±8t值0.7657.5681.6573.948P值0.4460.0000.1000.001

2.4不良反应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出现头晕1例、乏力1例、双下肢轻度水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出现咳嗽1例、恶心1例、双下肢轻度水肿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以上不良反应均未做特殊治疗而自行缓解,且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无变化。

3讨论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组织结构及功能。有研究显示,血压每增加20/10 mm Hg,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倍增;而血压每降低2 mm Hg,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7%~10%[5],且长期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可并发靶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积极、平稳、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应注意保护靶器官,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改善患者生活质量[7]。研究显示,高血压会导致动脉壁增厚及动脉弹性降低,肾小球灌注压增加,肾小球滤过膜完整性受损,引起小分子量蛋白滤过增加而导致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升高,同时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使尿中β2-微球蛋白水平增加[8-9]。尿微量清蛋白是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标志物,且其水平与肾小球损伤程度有关[10-11],因此及时有效地减少尿蛋白、缩短尿蛋白存在时间是逆转或延缓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关键。

目前ARB和CCB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两者联合是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推荐的主要联合方案之一。ARB的作用机制是阻断血管紧张素Ⅰ型(AT1)受体激活,直接引起血管舒张、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醛固酮合成及分泌减少,从而降低血压。缬沙坦是一种强效且具有特异性的ARB,其对AT1受体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相关药理学研究显示,缬沙坦能抑制AT1受体介导的肾上腺球细胞释放醛固醇,防止平滑肌细胞增生,保护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完整,减少病理状态下内皮素的释放,促进一氧化氮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合成及释放,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达到有效降压的目的[12-13]。同时,缬沙坦能降低肾小球灌注压,改善肾小球基底细胞膜通透性,提高肾单位排泄、重吸收功能,利于降低尿微量清蛋白[14]。缬沙坦不但降压作用良好,且对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及心率无明显影响。研究显示,缬沙坦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为23%,服药2 h内即出现降压效应,2~4 h可达高峰,降压作用可持续24 h以上,且连续用药2~4周血压下降达最大效应[15-16]。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比较±s)

血管平滑肌收缩有赖于细胞内的游离钙离子,因此抑制钙离子的跨膜转运可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第三代CCB,其t1/2为35~50 h,服药后6~12 h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其生物利用度为64%~80%。相关药理学研究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能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的钙离子经细胞膜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其可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因此抗高血压作用持久[17]。CCB可缓解心肌缺血,使外周毛细血管网压力增高,体液渗透入周围组织而形成外周水肿;ARB可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脏疾病的发展,通过扩张外周动静脉血管而缓解水肿,两药合用可在强效降压的同时保护心肾功能。

本研究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早期肾损伤,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及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降压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肾损伤,与孙轼[18]研究结果相一致。且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缓解早期肾损伤,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Oparil S,Schmieder RE.New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J].Circ Res,2015,116(6):1074-1095.

[2]张清云,周芸玲,胡伟,等.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影响的前瞻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5):1-4.

[3]黄锦平,陈幸,丁成,等.中青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远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长期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7):3189-3193.

[4]李伟,陈学林,管思明,等.奥美沙坦酯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4):259-261.

[5]Lewington S,Clarke R,Qizilbash N,et al.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adults in 61 prospective studies[J].Lancet,2002,360(9349):1903-1913.

[6]吴金辉,秦孺子,郑金刚,等.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03-5004.

[7]吴铁军.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5):92-93.

[8]Sciarretta S,Valenti V,Tocci G,et al.Association of renal damag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s independent of individual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 in hypertension:data from the Italy-developing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on microalbumin uria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disease study[J].J Hypertens,2010,28(2):251-258.

[9]罗云杰,赵丽萍,冯光安.血清胱抑素C及尿肾功三项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8):1162-1164.

[10]Zoja C,Benigni A,Remuzzi G.Cellular responses to protein overload:key event in renal disease progression[J].Curr Opin Nephrol Hypcertens,2004,13(1):31-37.

[11]付建云,苏又苏,吴京兰,等.尿微量白蛋白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意义及其与低级别炎症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5):699-701.

[12]胡燕,徐传新.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2):128-131.

[13]Ridker PM,Rifai N,Clearfield M,et al.Measurement of C-reactive protein for the targeting of statin therapy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J].N Engl J Med,2001,344(26):1959-1965.

[14]Gradman AH.Role of 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aged >or=65 years[J].Drugs Aging,2009,26(9):751-767.

[16]梁德贤,李庆军,陈康荣.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素-1、一氧化氮及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4,13(5):469-471.

[17]佘军良.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压80例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5):7480-7481.

[18]孙轼.左旋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J].中国校医,2012,26(11):852-853.

(本文编辑:谢武英)

(收稿日期:2015-12-13;修回日期:2016-03-11)

【中图分类号】R 54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5971.2016.03.031

猜你喜欢
治疗结果缬沙坦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侧柱稳定性对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观察
感染性眼内炎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
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临床类型治疗结果的回顾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