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榜样

2016-05-11 10:29黄婵君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榜样教师

摘要: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就是一种榜样,在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心态和人格的形成产生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努力确立教师的“榜样”作用。

关键词:教师;人格能力、知识结构和协作精神;榜样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4-0049-04

作者简介:黄婵君,清远市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广东 清远/511500)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榜样。”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可见,对教师的榜样作用,中外教育界的认识是一致的: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就是一种榜样,在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心态和人格的形成产生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长期致力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学生,努力做到确立教师的“榜样”作用:

一、树立完美的人格魅力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实践证明,教师的人格魅力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一位正直、善良、自信、宽容的老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学生在教师如化雨春风般完美人格的感染下能形成健康的人格。“没有名师就没有名校”,说明“师”之于校的重要性。一支有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的教师队伍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场”,去吸引学生,带动学生,促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我。很难想象一个言行不一、情趣低俗的教师会令学生信服并以之为榜样。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使自己成为一名品质高尚、情趣高雅的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行为榜样,要用自己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塑造更多的魅力人格。

二、建立广博的知识结构

在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和速度愈多愈快,对教师的知识构成的要求就愈高。一个知识渊博爱好广泛的老师肯定比只会照本宣科的“读书匠”要受学生的欢迎。除了专业知识外,互联网、青蒿素、一路一带、闪客、足球、NBA,甚至娱乐明星等等,知道的越多学生就越佩服你。当然这不是要让我们的老师去做“知道分子”,但却要求教师绝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作为一名传授知识的人,应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除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学、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等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甚至还有一些课外的知识从而建立起多层面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还须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努力使自己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三、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既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教育教学能力一般指对学生思想品格和知识能力教育的能力,要求教师一是要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二是要有钻研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三是要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要求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教学成果并将之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去。职业院校的教师, 还应向“双师型”甚至“多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既是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教师,又是一名善于动手实操的能工巧匠,同时还是一名敢于不断大胆创新的探索者。

四、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

教育是一项集体的事业。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某一个教师能够单独完成的。可以说,一个没有协作精神的人,不可能成为好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集体是大家志同道合进行创造性合作的团体。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都要求教师的集体必须是一个团结、勤奋、谦虚、务实的集体。这样,学生可以从这个集体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协作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反之,一个学风不正、教风不正的教师集体将会使学生受到负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学风、校风。因此,它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有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五、拥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良好的道德情操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教育是一项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事业,教师的工作也绝不仅仅限于8小时,需要教师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吐丝的春蚕,像燃烧的蜡烛,教师正是这样一个群体——把知识奉献给学生,为学生献出所有的光和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常常会不自觉的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善恶之花”往往在不知觉中播撒。树立良好的榜样,传承、传递正能量,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榜样教师
好的榜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