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技能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初探

2016-05-11 10:49林坚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学创业教育

摘要: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过硬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当下职业岗位的需求。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岗位需求的人才,而融合创业技能的计算机教学采用企业的工程项目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轻松适应岗位的需求。基于创业技能探究中职计算机项目教学新型模式,将创业教育渗透于计算机教学的一切活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创业的欲望。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4-0089-02

作者简介:林坚(1972-),男,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教法。(广东 广州/511316)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职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日渐增多,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毕业后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

一、创业教育理念

中职毕业生的逐年剧增,给就业造成巨大压力。而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使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造成大量中职毕业生失业。为更好解决就业难题,有必要对中职生进行创业教育,树立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以创业为就业。

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尽可能地去接受锻炼、学习和掌握未来就业或创业的技能,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创业技能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的系统工程。而中职教育既是一种“就业型”教育,也是一种“创业型”“创新型”教育,其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终极目标就是就业教育。创业和就业都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所以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求知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创业技能的创业者。

二、融合创业教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策略

融合创业教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以市场为中心、实践教学为重点,以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它改变了计算机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学模式,是一种富有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创业教育渗透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一切活动,营造创业氛围,从创业技能角度出发,以职业技能为本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项目教学为学生提供一条合理科学的学习链,教学项目间具有相通性和递进关系,在巩固前一项目所用重点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依据应用需求变化引入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激发学生自发的创业动力。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项目。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组装计算机)、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安装测试、制作增城荔枝节的word作品、用excel分析统计增城万家旅舍情况、制作增城荔乡仙境的演示文稿作品等实训项目。

三、融合创业教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结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以项目为线索,子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每个项目应有一定的难度,并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对问题进行分析,搜集整理资料,然后确定项目的实施方案,直到项目的完成。

项目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参与、协作、探索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力;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使得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

2.融合创业教育的计算机项目教学案例

基于创业技能的计算机教学以项目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反映了生活实际的需要。项目的设计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项目操作时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让学生参与创新过程,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种新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创业教育的要求,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职业素质及综合能力。下面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组装计算机)项目实践为例。

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熟悉一套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详细了解和掌握了硬件系统中的各元件的性能和作用,并对我校淘汰的旧电脑进行了几次的拆、装实践,掌握了拆、装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我们通过与广州市鸿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增城市宏道电脑有限公司)的合作,利用该公司企业丰富的工程项目和技术资源来实现计算机基础知识(组装计算机)实训项目的设立。恰好广州市鸿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增城市宏道电脑有限公司)要给我校实训楼204微机室新组装电脑工程,于是就以该公司为我校新装微机室的工程项目进行以下实践:

(1)项目设计。首先将项目里的组装设计、计算机组装图和各硬件的识读、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等,涉及的技术原理、设备器材、工具等知识面的知识点抽离出来,按知识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排列;然后再按项目的工序对各知识点进行综合,结合工序的每一个环节确定实训的要求和目标,每一个工序都以实训任务书的形式下达。为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跟着教师团队(教师和企业技术员)共同学习和探讨,主动参与设计,参与小组讨论方案。最后,由负责项目的广州市鸿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员评议学生的项目任务书,让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与社会岗位的“零距离”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2)项目实施。我们与广州市鸿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员一起全程追踪学生在项目实施操作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如项目需求的确定、组装方案、硬件组装、软件安装、调试测试等都有详细的记录或录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项目资料库。项目任务完成后,再向学生展示和分析他们在项目实施操作过程的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再次回忆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充分感受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完成企业的工程项目能极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3)项目完成评价。传统的计算机考核评价忽视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对项目教学起积极促进作用,与职业行业接轨,有利于学生就业。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考核与评价要以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要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跟踪记录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案例或项目的过程,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及操作结果的准确性、熟练性和全面性;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合作探索研究。于是我们在项目教学中建立了以学生的技术能力、小组团结协作、责任心、创新能力、环保、安全防患等为目标的评价指标。项目实施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子项目(工序),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小组进行评价及同学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团队(教师和企业技术员)作客观评价。如果这几个不同角度的评价比较趋向一致,说明评价是相对合理的、科学的。当这几个不同角度的评价出现较大差异时,我们会通过小组中同学们的交流和教师团队(教师和企业技术员)与学生们的交流来缩小这些评价的差异。

项目教学中的学习过程是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实践和创造的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因此,评价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当然,在教学的评价过程中,必须对每名学生在项目实训过程作全过程的跟踪,在项目实训的每一个环节中,要及时了解学生操作的情况和进度,及时记载学生的各方面的表现,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交出学生满意的评价书。

四、融合创业教育的计算机项目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严峻的就业形势非常必要在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

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将创业教育融合中职计算机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通过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教育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活跃性,锻炼其专业实践技能,让学生获取全面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树立创新精神。

2.以学生和项目为中心的教学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师资队伍

基于创业技能的计算机项目教学模式要求更多具有较高的设计能力和调控能力及应变能力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培养自身的师资队伍,更要加强校企合作,利用校企合作补充师资资源,还能增加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机会。

3.项目选取要有实用性和新颖性

项目的选取不但要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更要针对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规格要求。为更好体现项目教学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并将企业当前最新的工程项目进行实践教学。

总而言之,融合创业教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根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企业的工程项目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和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此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能让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岗位需要的能力。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学创业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