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职生计算机专业课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2016-05-11 10:51蓝小明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学习兴趣中职

摘要: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偏低、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并且来源较复杂,其中大部分学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学习障碍,不适应专业课的学习。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课学习障碍的成因,并提出了提升中职生计算机专业课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习兴趣;以动促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4-0093-02

作者简介:蓝小明(1983-),男,南雄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学二级教师,计算机科组组长,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教学与研究。(广东 韶关/512400)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岗位和部门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蓝领或灰领,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蓝领或灰领的重要实施单位。但目前大多数中职生入学前基础知识差、行为习惯、学习动力欠缺,甚至还存在许多学生连自己的专业都不了解,本着被迫无奈的想法就读中职学校。这就导致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

对这部分学生如何开展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课学习障碍的成因,并提出提升中职生计算机专业课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以动促学法,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课学习障碍的成因

(一)家庭环境造成性格缺陷

中职学生大多属于留守青少年。他们从小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长大,娇生惯养,好逸恶劳,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别人,只会享受,不懂得奉献。对于这样的学生,必须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在学知识的同时要把学做人放在第一位,让他们学会关心别人,把自己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笔者遇到这么一名学生:从来不做作业,他觉得做作业要动脑太累了,并认为做作业其实就是抄作业,做和没做就等于抄和没抄,一点意义都没有。在了解了其不做作业的原因后,笔者从他的生活方面入手,让其首先学会做人,懂得做作业其实是尊重教师的劳动,也是巩固已学知识,学会做人才懂得如何做事。两个月后,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能主动做作业,并且所做的作业质量还不错。

(二)文化基础差,学习动机不明确

中职计算机知识面广量宽,许多理论是建立在两三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比如,《VB程序设计》课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同时还要求有较高的数学逻辑思维。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欠佳,且受初中阶段基础课成绩差的影响,这使他们抱着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新课程、新内容的学习,再加上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少,导致学习兴趣逐渐减弱。那么,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动机与目的自然就是模糊、迷茫的。

(三)能力水平低,没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最终丧失学习动力

有些学生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差,迁移能力不足,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难以适应。例如,在《PS图像处理》课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学会PS软件的用法外,还要求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而很多学生缺乏美术功底,因此,在处理图像时自然没别人的好看、到位,久而久之最终导致丧失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尝试用“以动促学法”实施教学,经过几年的实践,大多中职学生能克服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障碍,并对计算机专业课学习产生兴趣。所谓“以动促学法”,首先要降低“起点”,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其次要吃透教材,贴近学生实际,再次,采用具体的直观的教具和形象化的板书、板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自动手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以动促学法”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种策略着手

(一)求趣求变策略

众所周知,新鲜的东西容易引起兴趣,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森也认为:对于一种刺激重复多次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便失掉它开始时引起兴趣的效力。以“趣”“变”来吸引学生,使教学常教常新。求“趣”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求“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来变换教学方法,即使同一课中,也要设计得有起有伏,读、讲、练、议交叉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各得其所。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引向一个又一个新的知识台阶,使学生总是保持吸收新知识的新鲜感。

(二)亲自参与策略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主要方式,虽然两者在性质、过程、作用等方面各有优劣,相互为用,但基于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更适宜采用以发现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悟”出这些知识。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有助于增强其内在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时,不妨把一台计算机拆开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摸一摸各个部件,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把电脑组装起来,接通电源,启动电脑。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激发了他们“把电脑弄个明白”的动力和兴趣;又如在讲photoshop或flash等应用软件课程时,可以在上课时,先给他们演示一下案例,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分析案例,温习已故知识,学习新知识,尝试着完成作品甚至设计作品。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有信心,对计算机更加感兴趣,而且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发挥他们的潜能。

(三)实际应用策略

计算机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因此,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首先,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word中表格的应用》这一课时,以学生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课程表、值日表、求职简历为例讲解,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想亲自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表格,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错。其次,通过辅助教学,淡化学科本位意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利用excel软件建立指数或对数函数模型,用visual fox实现数学中的相关算法。专业课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不仅可以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对一的帮助。

(四)成功体验策略

学生的勤奋主要来源于其对学习的兴趣,而愉快的成功体验则是产生兴趣和力量的源泉。相信不少教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每次都敷衍了事地操作一下以应付任务,然后就一门心思地干一些毫不相关的事。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防用成功体验策略来试一下,将他的作品通过投影展示给全班学生,并及时指出他的优点及不足之处。相信经过这样的做法之后,这位学生一定不再敷衍了事。其实,成功体验策略应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一种较为常用策略,将一些好的作品,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动画影视作品可通过班级展示、学校宣传栏、学校网站让更多的学生来学习与欣赏。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学习好的学生继续努力,也可以激励另外一些学生向学习好的学生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激发学生因需要而产生兴趣,这是教育取得效果的切入点。“以动促学法”正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主题引入,任务驱动,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进而让学生的特质得以发掘和发展。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学习兴趣中职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