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和发展对策

2016-05-12 09:27李红艳徐明磊翟赛亚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美丽乡村生态农业

李红艳 徐明磊 翟赛亚

摘要:鲁山县尧山镇四道河村周边旅游景区众多,具有发展成为美丽乡村的良好区位、市场、资源优势。优化旅游资源及产品,使其助力于美丽乡村建设,并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最终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形成全民参与建设,全民创收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美丽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农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现了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式就是美丽乡村建设。

1 尧山镇四道河村发展现状分析

四道河村距鲁山县城60km,距河南平顶山市区100km,距郑州、洛阳、漯河、许昌均在200km以内,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该村共300多户,1800多口人。全村基础经济以林为主。林产品有柞蚕茧、核桃、猕猴桃、木耳、猴头菇、拳菜、辛夷、山朱萸、冰凌草、灵芝等,具有优越的风景资源及野生资源优势。据统计,在旅游资源的带动下,该村年人均收入已由1994年的不足500元发展到现在的1万元。农民收入的显著增加,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但是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

1.1 经营缺乏正规化,游客满意度较低

我们对“农家乐”经营者收集了50份调查问卷,其中对经营状况很满意的占6%,满意的占20%,一般的占30%,不满意的占44%。归其主要原因:政府管理不到位,监管缺失;未能形成知名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科学的产品规划和开发;缺乏高素质复合型员工,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1.2 多为简单农家乐形式,缺乏高端观光农业

目前四道河村的“农家乐”盈利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为游客提供食宿,食宿之外的休闲娱乐、高端观光农业等项目几乎没有。久而久之,容易使游客感到乏味,降低“回头率”。

1.3 环境卫生问题逐渐突出

旅游景区的发展带动了四道河村“农家乐”的兴起。但是,由于游客的大量增加,生活垃圾的大量堆放,使水体、土壤受到严重污染。成堆的垃圾不仅严重影响着当地的旅游环境以及游客和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也对当地水资源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产生严重威胁。

1.4 对农产品深加工重视不够,农业产业链延伸不够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广大农村基本上是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而很少有地方形成直接以其为原材料的加工产业群。四道河村“农家乐”的发展依赖于周边景区的发展,景区的兴衰紧紧的制约着村子的发展。所以,只有打破这一瓶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可持续创收和增收,农村、农业和谐发展。

2 美丽乡村与旅游景区发展的新思路

美丽乡村与旅游景区具有共享资源、共同推进的重要关联性,两者的融合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具有实效性。美丽乡村为旅游景区提供了静态的旅游发展平台,旅游景区为美丽乡村带来了动态的经济发展载体,两者的协同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农村经济繁荣,进入新的一个发展时期。

3 美丽乡村与旅游景区协同发展对策

3.1 改善村庄环境面貌,促使村容整洁环境美

中国要美,首先乡村要美。为打造出美丽村景,一定要着力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合理规划新建住房,家家户户布局合理,促使村容整洁环境美。

3.1.1 加大村景、花草面积投入。四道河村各家各户的房屋都是背靠山、面向水,地理位置优越,但就是花草太少。可以考虑由各家各户出资,由村委会统一购买不同季节盛开的花木种子,规划种植于房前屋后、村庄道路两旁,村委会定期检查实施情况。311国道穿村而过,可以在国道上候车地段修建报刊亭、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河道旁边可以修建一些亲水平台、凉亭、石凳等,供过往村民和游客休息、游玩。

3.1.2 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并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目前,四道河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家乐”,不可避免的,污水、垃圾的处理就成了难题,这些无形之中将对旅游景区及“农家乐”产生负面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四道河村委应该建立相应的排污管道,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并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3.2 建立高端生态农业示范园

在四道河村耕地集中的地方,重点发展以高科技和现代农业生产为主题的观光农业。以参观、生产体验、技术培训、科普、采购、品尝、科学研究、励志等为主要内容,集观赏、文化、娱乐、购买等于一体,建立展示、参与、科教、购物四区。以一些受季节影响较小的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弥补景区淡、旺季的问题。

3.3 深度挖掘“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开发

“农家乐”要真正的体现“农”字,让游客品尝到原汁原叶的农家菜,使游客真正体验到农家风情。可以利用农业的时令节庆和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举办各种节日庆典或大型宣传咨询活动等,以此来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和满意率,促进美丽乡村及旅游景区协同发展的建设。

3.4 建立当地农贸市场

在三道河村和四道河村交接地段,紧临311国道修建一个农贸市场,展示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民俗风情等,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和增加游客的购物兴趣。可以用当地丰富的石材、木材、柞蚕丝和其他土特产品资源,开发旅游文化商品系列。这些特色产品,既突出了当地特色,也作为旅游商品销售,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3.5 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社会效益

如何利用当地野生资源优势,建立农产品加工厂,生产出多样化的农产品次级产品,改善旅游产品单一化的现状,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目前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迫切筹划、实施的一个问题。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优化产业结构并形成经济效益,改善全村村民的收入水平,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

3.6 增强市场意识,采用多种营销模式,形成品牌经营

“农家乐”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该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从业者数量的增多,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针对这种情况,村里应该成立“农家乐”领导小组,合理引导各家进行良性、健康的竞争,让各家根据自身情况改善接待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各自独特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经营品牌。

3.7 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农家乐”是以农户自家经营为主,经营主体主要就是农民。从“农家”自身来说,除了要不断完善内部设施,营造干净、卫生、安全的餐饮环境,让游客吃得放心,住的放心外,更要不断提高服务态度和质量。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留恋不舍,下次再来,增加回头率。

3.8 加强政府监管,营造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和旅游市场

政府一定要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合理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和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减免、项目扶持等方式,引导农民、村集体和社会各方面资金共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

旅游景区要在政府部门监督下,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完善旅游景区设施,并确保安全保障。农家乐旅游管理也要一步步趋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 曹国庆,翁贞林,郑瑞强.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本质特征、发展动力与培育原则[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13(1):49-54.

[2] 孔 珍. “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J]. 旅游理论,2013,2:9-11.

[3] 薛风雷. 对于优化农业产业链的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02):37-39.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美丽乡村生态农业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进措施
金融支持县域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