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插图助力语文教学

2016-05-14 13:04周亚琴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文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插图,是语文课本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插图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突破难点、提升审美。但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会跳过插图,直接进行文本探究,这样,编书者精心设计的插图就浪费了,造成语文教学的一种遗憾。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丰富语文课堂教学。

一、利用插图,引导探究,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与文章内容相配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不同的图片针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用处,我们要善于利用,做到“因图制宜”,充分发挥其作用,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我就借助插图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外形上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文中有五个人的肖像,分别是左拉、都德、屠格涅夫、莫泊桑、福楼拜,我先让学生阅读文本,找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句子,然后在插图中对号入座,弄清楚他们分别是谁,亲身体验人物不同的特点。有些插图是描写自然环境的,能反映刻画人物的特点,揭示文章的主题,像《湖心亭看雪》就是一幅蕴含文章主题的视觉佳作。学生一眼看去,大片的白色,近处一客坐于船中,一船夫撑篙慢行,远处宝塔耸立,湖中央的小亭若隐若现,与文章内容十分切合。学生看过图片,再进入文本探究,不用我们深入分析,也能得出文章的主题:天地苍茫寂寥,亡明遗老孑然一身,内心孤独却自由。

教材中的一些难点,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说明,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而借助插图就可以配合文字,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茅塞顿开。比如,在上《中国石拱桥》的时候,学生对“两肩”、“两边”、“上面”的含义理解得有些模糊,我就先让他们观察赵州桥的图片,说说桥的外形特点,尤其是大拱和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再和文字进行对比,准确理解文意。此外,教材中的插图对文意的表现毕竟有限,不能充分表达文章的内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本适当地补图,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思维力,不局限于教材的范围。

二、利用插图,训练写作,丰富创作思维

插图的作用不局限于对文章的探究理解,我们还能将其运用于写作,作为教材的拓展训练,发展成看图写作。学生可以通过细致地观察、文本的借鉴、个人的体会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提升写作能力。

比如,在学习《马》一课时,我就借助插图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首先,我让他们观察图片中的马,写出自己眼中的马。然后,我就让他们把文中关于马外形的句子,和自己写的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亮点。在此基础上,借鉴文本的写作优点,将其内化为积累,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最后,我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让他们模仿文中的内容,写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作一个及时地训练,活学活用。

再比如,教完《天净沙·秋思》后,我就让学生欣赏插图《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意境,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尝试开放性创作。学生看着图片,脑海中能浮现很多的意象,比如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等,顿时走入了一个清雅、并带着些许凄凉的景象中,他们坐在课堂就能体会到漂泊在外的游子面对夕阳昏鸦时内心翻涌的思家之情,凄凉之意感同身受。不得不说,这幅插图留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个性创作。

三、利用插图,陶冶情操,提升学生审美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大多都是素描、水彩、油画和国画,它们表现的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还传达着丰富的意境,蕴含着很多优秀的人文思想,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因此,我们要借助这些插图,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比如,我在教学《岳阳楼记》时,就让学生着重欣赏插图:诗人面对着滚滚的江水,心情澎湃,傲然挺立在风中,身形伟岸。由此再去领悟他诗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学习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志向。再比如,学《探索月球奥秘》时,对于其中的“月亮文化”,我就引导学生欣赏“嫦娥奔月图”,让其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此外,插图中还展现了很多自然风光、人性真善美以及社会风光,极大地体现了美的主题,从大到小,由内而外,让学生拓展视野,受到熏陶,丰富内涵,提升审美能力。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很有价值的工具,它不仅仅是好看的图片,更多的是文章的指示、导入、提炼、升华。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利用,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探究文本,突破难点,进行衔接训练,有效提升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周亚琴,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文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