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弱化原因及对策

2016-05-14 13:04张志如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弱化学习动机中学生

中学语文课程在确定目标时,应该符合中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既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要考虑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只有准确把握住中学语文课程发展的方向,才能保证课程设置及其实施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够得到贯彻落实,教育目的能得到最终实现。

一、中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弱化的原因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以至于出现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的俗语,正是这种“成绩至上论”的思想灌输,导致从教师到学生,都把取得高分数作为学习的目标,也成了检测衡量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这给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不重过程而只重结果,只顾着将教材的内容和考试的考点硬塞给学生,以取得高分为目的,而不重视学生知识素养的学习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2.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出现了弱化的现象,分析其自身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积极性较差,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都只是为了考试成绩而被动地接受语文学习;二是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有差异存在的,当他们的学习目标低于学习基础时,学生会丧失学习兴趣,使学习动机减弱,当学习目标远远高于学习基础时,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困难,就会对语文学习望而却步,导致语文学习动机弱化;三是学生兴趣越来越广泛,他们对语文这类的传统学科已经失去兴趣,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发生了学习迁移;四是中学生受感兴趣的学科的影响,或者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把学习的重心放在了可以快速提高总成绩的学科上。

二、中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弱化的解决对策

1.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告别“老师教,学生听”的授课方法,要将课堂教学的主体换成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教师也要把握好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度”,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说教师撒手不管、任由学生做主,而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辅助引导。有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把握不好角色的转变,怕自己的课被指责为“满堂灌”而不敢讲授,就只做旁听者,对学生的提问不置可否。这种教学方式正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是不可取的。教师既要改变“满堂灌”的做法,又要避免“放任自流”的方式。

2.学生需要努力的方面。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首先自身要树立主体意识,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的语文知识加以积累,并能够成功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由于中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够丰富,不具备独立解决一切学习难题的能力,因此还要虚心向语文老师请教学习,要尊师重道。具有矛盾冲突的师生关系将不利于中学生的学习,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语文学科的反感、厌学。

3.家庭和社会需要作出的努力。家庭和社会作为外界环境因素,是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之外,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要保证家庭的和睦,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的身心才得以放松,才能够专心学习。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国家教育部门应加以引导,普及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避免出现因“外语热”而造成的语文本位思想的缺失。

经过现状分析,我们得出结论,造成中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弱化的原因包括学生、教师、家庭、社会等,因此需要从这几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对策激发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强化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

张志如,教师,现居山东邹城。

猜你喜欢
弱化学习动机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如何解决果树盆景弱化的问题
基于ANSYS的硬塑气囊盖板弱化研究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写字教学的弱化与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