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阶段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2016-05-14 14:58侯诚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章节名著导图

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2009年的《恩施州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学生应了解推荐的文学名著,并将名著《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等纳入了考试范围。

在名著阅读的指导中,很多教师越俎代庖,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述”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深入的思考,缺少个人的感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未完成对名著的阅读。

如何让名著阅读回归到学生这个主体?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读有所得”呢?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名著阅读的过程中,笔者结合中考名著阅读的考点(名著常识的识记、故事内容的了解;重要人物的分析评价),摸索出了“名著阅读四图法”的阅读模式。

一、梳理情节图

思维导图的发明者英国东尼·博赞说,我们的大脑是运用图像和网络般的联想工作的。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而众所周知,形象记忆量在初中阶段为最高,因此利用思维导图来完成对全书情节的梳理,是利用形象记忆情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阅读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在读完一个或几个章节后,按照情节的发展画出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把各章的思维图进行汇总,去粗取精,整理出全书的思维图。因此学生必须认真地阅读原著,梳理故事的结构,然后根据记忆习惯选择图画表达内容,最后分析出能概括情节的关键词。

(一)章节情节图

对于教科书推荐阅读的重点章节,可要求学生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整理分析出关键词,对重点环节进行标注。学生还可以选择适当的图片来帮助联想记忆,使它和关键词互为补充。

(二)全书情节图

对于章节不多的中篇小说,我们可以在章节情节图的基础上,把所有章节的情节图汇总,去掉一些次要的情节,就能够整理出全书的情节图。

梳理情节图完成以后,可以在名著导读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以此完成对全书主要情节的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绝大多数都能清楚无误地把作品主要内容讲给同学听。老师、同学的赞赏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充分激发了他们阅读的主动意识,学生往往会带着更大的兴趣投入到下一部名著的阅读中。

二、人物分析图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因此在情节结构梳理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分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入感受文学形象,就更提高了一步。

(一)局部分析图

名著中主人公的经历始终贯穿全书,要想使学生对人物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最初可以要求他们对人物做局部的分析,即在已经绘制的章节情节梳理图的基础上展开分析。

(二)全面分析图

我们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来说明作图过程。分析保尔·柯察金这个经典形象,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他们很难找到分析的角度,而对人物的解读也很难做到全面。教师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人物的主要经历是什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中能看出人物什么性格特点(抓细节)?你认为形成他性格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对人物的全面分析最初很难由某一个学生完成,这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不同小组分析人物成长的不同时期并作图,最后进行归纳,就可以实现对人物比较全面的分析了。

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由于学生个体的经历和感受不同,所以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不应把教师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

(三)对比分析图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理解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更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对特定文本进行比较鉴赏,发掘其差异或者共性,能够训练学生发散迁移的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提高其阅读能力。

例如在阅读《水浒传》时,可以提出问题以供学生探讨:水浒英雄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汉子,要写出他们之间的差异,写出人物的个性,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小说作者不仅能写出几种大的类型,即使是性格比较靠近的,也能写出他们之间的差异,例如鲁达、林冲、杨志。你能找出这三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人物分析图让学生掌握了分析人物的方法,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学习文学大师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感悟收获图

文学名著是前人思想的精髓,它闪烁着智慧的光辉。阅读名著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形态,体验别样的民族风情,同时还可以获得关于真善美的认知,塑造自己的人格。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感悟收获图”来总结自己阅读的所思所得,其内容灵活多样:字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的总结,精彩句段的赏析,与文本交流中的情感碰撞,灵魂触动的反思,审视他人经历,汲取超越自我的力量。

(一)文学积累图

从初一开始,教师就可要求学生把与作品有关的文学常识、生字词、名句名段等用文学积累图来总结。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文学积累图操作简单,人人都能完成。

(二)有益启示图

阅读文学名著,必将带给学生很多启迪;对有些作品学生还存在疑惑,还有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把这些启迪、疑惑都记录下来,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只强调有所思有所得就及时记录,有自己欣赏作品的独特体验即可。

四、深入探究图

从初二年级开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以实现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笔者提供了两个方向(艺术特色、思想内涵)供学生分析探索。

(一)艺术特色图

初中阶段推荐学生阅读的名著以小说为主,应首先向学生介绍小说的审美特征,即“人物性格刻画丰满而细腻;故事情节完整而曲折;环境描写充分而具体”,①然后让学生分析阅读的名著是否做到了这几点?如果做到了,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

初中生理解分析能力有限,如果要求其对作品艺术特色有全面准确的解读无疑是揠苗助长,流于形式,因此不妨降低要求,让学生就他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具体分析,一定要从实例中归纳出结论,强调有理有据。

(二)思想内涵图

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的缺陷,他们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往往不够透彻,在绘制思想内涵图时可以适当放宽,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资料、名著研究的相关资料去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只要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即可,不必一应俱全。

深入探究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对名著进行赏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创作,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构架以及艺术效果,逐步提升了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和判别能力,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名著阅读四图法”使学生阅读名著的思路得到了清楚的展现。情节梳理图有助于学生复述作品的情节,初步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人物分析图能帮助学生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做出自己的判断;感悟收获图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感染和激励;深入探究图帮助学生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享受审美乐趣。

总之,“名著阅读四图法”的阅读模式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能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奠定其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谓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①《文学原理》 董学文、张永刚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侯诚,教师,现居湖北恩施。

猜你喜欢
章节名著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国外名刊名著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