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

2016-05-14 14:58王翠丽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物性格余华冷漠

余华作为现代小说家的代表,是注重小说形式的一个先锋派作家,他认为小说的形式比小说内容更为重要,并对传统的小说写作形式和手法进行了颠覆,形成了具有自己个性的创作风格,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余华的小说在人物刻画上,对人物的核心位置进行了颠覆,将小说人物变为一种符号,成为一种写作的形式,成为丰富结构和情节的一种工具。在余华的小说里,人物是为了故事情节而刻画的,具有一定性格倾向性。换句话说,余华在刻画小说人物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审美情趣、叙事风格、语言风格等紧密联系起来,以极其冷峻的手法揭示出人性丑陋阴暗的一面,罪恶、暴力、死亡是他执着描写的对象,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为读者带来全新的小说形式。本文主要对余华小说中人物形象刻画以及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冷漠、丑恶的人物性格刻画

冷漠、丑恶是余华前期创作在人物刻画中展示较多的,尤其是对施暴者的人物刻画较为常用。在余华的小说中,冷漠、丑恶更多的是人物本质的一种刻画形式,在他的世界中,人的本质是丑恶的,内心深处隐藏着邪恶。这样的人物性格主要体现在男人的身上,其中主要有:受伤的父亲、心灵扭曲的青年等。他们在心理上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其表现出的主要行为有:冷漠、变态、暴力等。这类人物的主要代表有:《黄昏里的孩子》中的孙福,《现实一种》中的山岗、山峰兄弟,《一九八六》中的疯子,《在细雨中呼喊》中的孙广才,《难逃劫数》中的广佛、东山等。余华将这些人物放在特定的背景下,赋予他们男人的权利,给予了他们男人应有的尊严。但是,在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中,主要讲述他们的暴力、冷漠、无情等特点,由此将现实的男性人物特点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二、悲苦命运、强烈生命力的人物性格刻画

在20世纪90年代,余华小说的读者范围越来越广,它的风格也在不断改变,余华开始逐渐开始关注人物的命运,并且在以后的创作中,对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和描述,赋予了人物全新的个性和命运。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主要还是围绕人物悲苦命运、强烈生命展开刻画,使人物在特定的情节中,经过艰苦的磨练,最终拥有顽强的意志,从而让其超越自我,达到全新的境界。例如:《在细雨中呼喊》中的孙光林,长期生活在暴力下,缺乏一定的父爱和亲情,不断忍受着生活带来的苦难。但是,孙光林经过长期磨练和挣扎,成就了他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最终在小说的结尾走向新的生活。余华在小说人物刻画的过程中,将人物无法摆脱命运,面对苦难的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小说人物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体现。

三、人生经历对写作的影响

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是决定他写作形式的重要因素。余华在谈及自己的小说形式和文学之路的时候,经常说“一个作家的人生记忆,决定了他的写作方式”。余华的童年在医院里度过,住在医院的宿舍里,家的对面就是太平间,从小到大,鲜血、死亡和哭声在余华的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他的父亲是个医生,母亲是个护士,父母整日忙于工作,经常不在家,只有哥哥与其终日相伴,但只大过余华两岁的哥哥无法给他成年人的安全感。被父母锁在家中时,小哥俩经常打架,一打架他就吃亏。从这些回忆中我们可以体味余华当年的无助与孤独。所以,余华的早期作品中充满着血腥、暴力和死亡,小说中的人物孤独、痛苦、无助。但是在后期,他在刻画人物时多了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增加了对人性的反思与思考,将人物放到广阔的历史环境中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中,无论其所承载的是血腥还是苦难,都是对人性的反思与救赎。如《活着》中福贵和家珍对县长的态度反映出重情重义的民间道德,他们对县长的死充满同情,展示出对死者的宽恕与敬畏,这种对死者的同情与尊重,也是余华童年体验的再度升华。

本文对余华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手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其实在余华小说中,不仅是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一种展现,更是当时社会状态在他眼中的缩影,他在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和写作手法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人物性格,以敏锐的艺术感觉深入人性最黑暗的地方,淋漓尽致地描写出人物的冷漠、丑恶,揭露出人性最本质的东西,用犀利、冷酷的笔调为我们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世界。

王翠丽,辽宁省朝阳工程技术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人物性格余华冷漠
歌剧表演中的“移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效果透视——兼谈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表达
突然之间
东霞
一颗假糖的温暖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基于人物图像视觉特征的人物性格隐私分析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读余华的《活着》
话语情态与人物性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