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梦想之旅哈尔滨站演讲的人际功能分析

2016-05-14 22:41张红玉程丽丽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际功能人称情态

张红玉 程丽丽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人际功能理论为框架,从语气、情态和人称三个方面分析俞敏洪在哈尔滨站进行的梦想之旅演讲的人际意义,探求演说者是如何潜意识地运用语言手段达到演说目的。

【关键词】人际功能;语气;情态;人称

一、引言

演讲是一种传播科学,从传播的内容上,可以分为政治演讲、社会生活演讲、司法演讲和学术演讲等(邵守义,1993)。成功的演讲可以有效地传达内容,打动说服听众并达到共鸣,采取其所希望采取的行动,不成功的演讲不会对听众产生影响。演讲者在演讲时在要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威的同时还要弱化交际中的权势关系,以期与听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如何与听众之间达到有效的互动非常重要。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说者和听者之间的互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通过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对俞敏洪在哈尔滨站的梦想之旅演讲进行分析探讨。

二、理论基础

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在人类交际中发挥着各种各样的功能。韩礼德把语言的这些千变万化的功能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更具有概括性的“元功能”。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的元功能包括三个方面: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指在话语情境中说话人和话语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说话人对其所说或所写的内容的态度,人际功能的实现传达语篇的人际意义。Halliday(1994)提出实现人际功能的词汇语法资源主要是语气、情态和语调。此外他还提到了其它实现人际意义的手段,这些手段包括人称系统、表示态度的修饰语、一些词的内涵意义、骂人话和声音质地的韵律特征等。本文主要从语气、情态和人称三个方面对俞敏洪在梦想之旅的演讲进行分析。

三、人际功能分析

1、语气

语气由主语和限定成分组成,表明说话者在言语交际中承担的角色。最基本的言语角色有两个:给予和求取,即讲话者给予听话者某种东西或向他索取某种东西。“给予”意味着“请求接受”;“求取”意味着“请求给予”。交际中的“交流物”可以是物品和服务,也可以是信息。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来给予信息,也可以用语言来表示对信息的需求。交际角色和交流物组成了四种最主要的言语功能:陈述、提问、提供和命令。与这四个言语功能紧密相联系的语气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等(胡壮麟等,1989)。在演讲中,演讲者一方面向听众提供某种信息,表明自己的态度和主张,另一方面要求或呼吁听众采取行动,按自己的意图去做事,充分体现了“给予”和“求取”这两种言语角色。因此,演讲语篇中,陈述句占主要地位,其次是祈使句,疑问句则很少被使用。

陈述句在语篇中占有决定性的比例是由演讲的目的决定的。俞敏洪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为例,激励学生不畏逆流,发奋学习。这些带着真挚情感的陈述句,将他真实的心里路程袒露在听众面前,起到了提供信息的作用,而诚恳的语气牵动着听者的心,使听者进入演讲者陈设的语境,因理解、感动而达到情绪的高潮。陈述肯定的语气使演讲的内容真题客观,且更具说服力。

祈使语气在演讲中多用于劝告、邀请、建议、敦促和要求等。俞敏洪在此次演讲中,呼吁大家在前行的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朋友们,做事情坚持,再坚持,再坚持,就像马云创业一样,失败一个再创业,再创业,再创一个。他呼吁学生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放弃,坚持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他用祈使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更能从心底坚持下去,不放弃,不退缩。

疑问句的使用能够增加悬念和起伏感。俞敏洪在谈及马云时,说他们的区别是他一次就成功了,而马云经历了四次失败才有了现在的阿里巴巴,他跟马云的差距就在“越败越战,愈挫愈勇”。他说“请大家想一想,遇到你的话,连坐4个公司失败了,你会怎么办?你会怎么想自己?”通过提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考虑在以后的生活甚至创业中如果失败四次,是选择放弃,还是越败越战,愈挫愈勇,直至成功。同时也表达了俞敏洪对学生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像马云一样,越败越战,愈挫愈勇,将这种精神贯穿到自己的生活中。疑问语气的使用营造了他和学生交流互动的氛围,缩短了彼此的距离。

2、情态

人际意义的一种表现是讲话者对自己讲话目的的达成程度的评价,或者希望听者参与某一行为,或者希望听者赞同某种思想,这一功能是通过情态系统实现的。情态系统可分为情态和意态。

情态提供信息,包括概率和频率。意态与商品或服务相关,包括义务和意愿。情态是对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做出判断,意态是对服务的意愿做出判断。Halliday 认为情态是指介乎“是”与“否”之间的意义——正反两面的中间地带。情态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或两者并用来表达;意态通过情态动词和谓语的延伸部分表达。演讲中表现情态意义的方式有很多种,本文主要讨论情态动词。情态动词的恰当使用可以表明讲话者的态度、意愿和观点,能有效地将讲话者的意图传达给听众。

俞敏洪连用了两个“必须”、“能”和“可以”向学生强调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相信自己,束缚住了自己。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自己限制了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框,看轻自己,甚至自卑,最后导致失败。情态动词的使用就是想强调,成功的关键在自己,在于相信自己。如果不相信自己,则会一事无成。情态动词的使用可以提高演讲者的权威,增加提议的说服力,强烈地影响听众的态度和行为。

3、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表明该词和指代对象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人际关系的亲疏。从语篇中的代词可判断作者如何看待语篇涉及到的人物,人称代词有助于建立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因此它还有实现话语人际意义的功能。在演讲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有助于建立和维持演讲者和听众间的人际关系。在俞敏洪的演讲中,第一人称使用最多,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很少出现。

“我”的出现主要是坦诚地讲述一个自卑孩子的成长过程。人最艰难的是直面真实的自己,剖白光环退去,内心曾有的挣扎。俞敏洪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他大学时因自卑不敢追求女朋友和因自卑导致肺结核住院整整一年的经历真切地呈现在听众面前,因真实而温暖了听众的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學生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摆脱自卑相信自己从而获得成功。

四、结语

本文从语气、情态和人称代词三方面对俞敏洪的演讲词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语气方面主要采用真实的陈述句来提供信息,表达观点;情态方面,主要使用情态动词“必须”、“能”、“可以”来体现他对学生们所提建议所持的强烈和肯定的态度;人称方面主要选用第一人称,在分享自己人生经历的同时,缩短与听众的距离,引发听众思考,与听众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1994.

[2] 陈 明, 肖庆华. 社会生活演讲的人际意义——对英国伦敦申奥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J]. 华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6):110-113.

[3]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4] 黄国文.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 邵守义, 演讲学 [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猜你喜欢
人际功能人称情态
拼图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分析
瑟玟·铃木震惊世界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
司法裁判文书的国外研究概述
情态动词专练
情态动词表推测用法列举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