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学情,方能让语用教学落在实处

2016-05-14 15:10张晓华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金鱼学情老爷爷

张晓华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坦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日:影响学习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而,学习者已知道什么(学生的学情),正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曾说过: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懂的不教;教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教。这三不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而具体到一节课上,也只有做到真正吃透学生学情,方能让语用教学步步落在实处。现以北京名师王文丽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课中的教学片断谈谈笔者的体会。

教学片断:

师:“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画画得好呢?

生:你画得真是太棒了!

师:虽然只是一个“棒”字,但是说出了对青年的赞叹。

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一下子说了两个成语,而且非常恰当。

生:栩栩入生。

师:这个词语用得好,栩栩如生,就是说形象特别逼真,好像活的一样。所以课文中的那个女孩子才会评价青年画的鱼简直就是游到了纸上。当然,还可以说跃然纸上、出神入化……

师:你们再来读读这几个词语。(教师出示一组词语: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出神入化。学生读。)

师:想一想,会有谁这样赞叹和议论青年呢?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有哪些动作和表情呢?

(学生思考一分钟,然后是同桌交流,班里汇报。)

生:一个老爷爷笑眯眯地说:“这小伙子画得可真是活灵活现啊!”

师:这位同学说到了老爷爷的神情——笑眯眯。不错,从这个词语中看出老爷爷很欣赏这个青年。而且,他称呼这个青年为“小伙子”,这个称呼多符合人物身份啊!

生:一位老爷爷一边捋着胡子一边赞叹着说:“这小伙子可真是不简单啊!”

师:你能想到老人家捋着胡子讲话,也真是不简单呢!

生:一个小姑娘看到青年的画,惊奇地叫道:“大哥哥画得可真是惟妙惟肖,金鱼都游到了他的纸上啦!”

师:围观的人那么多,假设小姑娘的个子又不够高,她会怎么做呢?(师做动作,引导学生体会)

生:一个小姑娘挤进人群,踮起脚,看到青年的画,惊奇地叫道:“大哥哥画得可真是惟妙惟肖,金鱼都游到了他的纸上啦!”

师:除了老爷爷和小姑娘,会不会有来公园写生的学生或者是其他身份的人呢?

生:一个美术学校的学生来公园写生,他看到青年画的画,情不自禁地说:“这个青年画得金鱼可真是跃然纸上啊!”

师:“情不自禁”“跃然纸上”这两个词语你用得特别好,如果这个学生与此同时还想到了自己也是学画画的,还会怎么说呢?

生:一个美术学校的学生来公园写生,他看到青年画的画又是赞美,又是惭愧:“这个青年画的金鱼可真是跃然纸上啊,比我强多了。我得把他当作榜样才行啊!'

师:你真会体会学生的心理,而且特别会表达。

生:我觉得还可能有商人来公园,他对青年说:“把你的画卖给我吧!”(听课教师笑)

师:你们同意商人是这样赞叹青年的吗?(生:同意——)可是,商人没有夸这个青年画得好啊?

师:商人想买这个画就说明青年画得好,这样才有收藏价值,将来才能卖个大价钱。(听课教师报以掌声)

师:同学们说出了不同人物不同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但是都表达了对青年的赞叹,他们不是一个人在说,而是你一句我一句地在议论,你能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为开头,用一段话说出人们的表现吗?(思考并与同桌讨论、交流)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位老爷爷背着手,微微点头,满脸带笑地说:“这个小伙子画得可真是惟妙惟肖啊!”一个小姑娘从人群里挤进来,踮起脚看到青年的画,惊奇地叫起来:“呀,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小姑娘的爸爸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这鱼画的,简直绝了!”

师:这位同学除了借鉴了刚才别的同学的发言内容,最可贵的是有自己的想象和创新,那个“竖起大拇指”就表现了对青年的赞赏。

师:无论围了多少人,无论人们在议论什么,青年依旧忘我地画画,谁能读出那个青年的安静与投入呢?(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赏析:

教学中,王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指向了语文实践,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语用练习,让学生用词语来赞扬青年的画,用一两句话来表达对青年的肯定,用一段话写出人们的不同表现,让大家既看到语用过程不断提高的层次,也看到学生语用实践的扎实。教学中,之所以能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精彩的表现,是王老师充分吃透了学生的学情,让课堂语用教学步步落在实处,步步贴近学生的发展需要,真正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如要求学生用词语来称赞青年时,学生能想到的词语并不丰富,教师适时出示了一组与绘画有关的成语,帮助学生进行积累,可谓恰到好处;当学生用一句话来称赞青年的画时,教师通过表情和动作,进行启发,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换—个角度表述。可以说,这样的教学引导,正是老师在对学生学情充分尊重基础之上开展的有效教学。学生不断走向精彩的表现,不正是源自老师吃透学情进行语用教学的结果吗?由此,笔者深深体会到:

1.只有真正站在学情角度进行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充分保证。很多时候,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多想到的是教学的切入点,创新点,考虑怎样教得更为精彩,可是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忘记了教学对象学生的学习实际,忽略了学情特点,造成了教学的高耗低效。王文丽老师的教学,针对学情的指导到位,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段特点、思维特点、学习基础等做有效的引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真正站在学情角度进行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2.在关注学生的动态学情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静态学情。教师在教学之中,能关注到学生的课堂表现,针对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引领点拨,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王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的点拨引导,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说,这是对学生课堂中的动态学情的关注,体现了一位老师课堂教学的“课感”。但不能忽视的是,学生的静态学情往往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预设的重要基点。所谓静态学情,笔者认为是学生在走进新课学习之前已具备的学习力。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重点难点等,预先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做到在教学预设中能够加以针对性的设计,在教学中适时地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促进,让动态和静态学情有效结合,彰显课堂教学实效。

3.学情才是教学策略择取的核心指标。笔者认为,学情特点是教学策略择取的核心指标。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如果不是立足在学情特点之上进行教学,再精致,再巧妙,于学生来说,都只是一种形式主义而已。王文丽老师的教学,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由浅人深,层层推进,这样的教学策略正是因为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在哪里,学生语用实践的突破点在哪里后而体现的。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中,听得到是学生不断拔节的声音,感受到是学生语文能力得以提高的实实在在的过程。教师研究学情,了解学情,吃透学情,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站在学情角度,思考怎样的教学策略才是最优化的,这正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专业能力的重心所在。

要让语用教学步步落到实处,除了吃透学情,立足学情,针对学情展开语言实践,还能有其他更为有效的方法吗?让我们牢记这一点:根据学情进行语用实践,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语用实践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

猜你喜欢
金鱼学情老爷爷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老爷爷和音乐蘑菇城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共享
我送老爷爷回家
小金鱼
小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