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莫“帽子满天飞”

2016-05-14 15:10朱景忠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鸦片天才目标

朱景忠

最近读了一篇随笔《准备一百顶“高帽子”进课堂》。文章建议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尽管作者能自圆其说,但看过后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大舒服,眼前总浮现出课堂中100顶“帽子”飞来飞去的情景。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树立自信心,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它的理念和方法值得学校、老师和家长细细体会、感悟并合理运用。然而,我始终认为这并非教育的唯一途径,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虚假的表扬不要,廉价的赏识更不足取,并且要防止走入误区,把赏识的目标单纯定位于狭隘的成功,诸如考100分、得第一名、上名牌大学等。不错,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会变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

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限度地对孩子一切方面“赏识”,孩子的心理感觉与现实便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这时,孩子便可能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理想幻梦,而不愿去面对现实,最后可能导致一种“赏识依赖症”。赏识孩子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可后来却转变成孩子努力是为了获得大人的赏识,他们奔跑不是为了前面的目标,而是为了身后父母、老师等啦啦队的喝彩,但孩子们总有一天会无奈地发现,随着他们的长大,身后的啦啦队已逐渐消失不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有信心和动力跑下去吗?

因此,我们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也应注意:第一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夸奖要适度,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助长学生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第二要全面对待。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

没有表扬与赏识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教育,但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不切实际的。其实,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鸦片天才目标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阿富汗鸦片年产量创新高
清末地方财政靠鸦片
天才的童年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