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只会生气

2016-05-16 05:24宫学萍
莫愁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安打人鞋子

宫学萍



我的妈妈只会生气

宫学萍

小安两岁半了,为了让她秋季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这个夏天,我开始带她接触亲子课。很快,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我找到一所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老师都挺满意的机构。开开心心缴费上课之后,却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班上有个孩子很爱打人。

第一次上课,我领着小安还没走进教室,就听到里面有孩子大声哭闹的声音。当时还以为有小朋友争抢玩具,就没太在意,等到正式上课后,我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简单——那个打人的孩子,一整节课都在打人。

几乎每隔三五分钟,他都会像只小野马一样从妈妈的怀抱里蹿出来,满房间乱跑,一会儿踢一脚这个孩子,一会儿推一下那个孩子。我数了一下,整节课不到50分钟,他总共打哭了6个小朋友,其中他身边的那个倒霉蛋一连被他打哭了4次。

大家能够想象这种哭声起伏的课堂吗?

反正我挺无奈的,也觉得那个老师特别辛苦。基本上,有大半节课的时间,她在上课的同时充当这个小霸王的“临时家长”,一只手把他牢牢地抱在自己的双膝之上,另一只手带着其他的孩子们学习小猫小狗。

而这位小朋友的妈妈,则只是皱着眉头黑着面孔坐在原地,嘴里不停地念叨:“洋洋,你这样妈妈生气了!你这样我们下次不上课了!”

嗯,面对这么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作为妈妈,她好像也只会在一边瞪着眼生气而已。

可惜,一个只会喊喊口号很生气的妈妈,很难管教好这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具体原因呢,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有限,有时可能听不懂大人所说的话,更重要的是,两三岁的孩子,正处在修正内心全能感的发展阶段,他们会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机会,来不断探试各种界线到底在哪里。

所以,他们会对爸爸妈妈所有心口不一的双重信息保持特殊敏感,并且十分清晰地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真正不可以去做的事情(比如不能去碰火和电器,因为大人们全都会提前收好),相反,其他什么要求可以完全不必搭理。

就像课堂上的那位妈妈,如果她在孩子乱跑时,没有用自己坚强有力的臂膀牢牢抱住,那么,她就等同于在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清清楚楚地告诉她的孩子:“宝贝,其实你可以。”

类似这种“嘴巴上说不行,行动上说可以”的双重信息,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妈妈会警告孩子“不应该总喝碳酸饮料,这样对身体不好”,却每到周末,又都会到超市里采购成捆的可口可乐;还有一些妈妈会在看到孩子动手去打外公外婆的时候,只顾气鼓鼓地跟老人强调“你们不该这样惯孩子”,自己却从来不曾及时阻止孩子的糟糕行为。

似乎,对于这些只会生气的妈妈来说,她们很期待自家孩子可以在一夜之间,被宇宙中的某种神秘力量所改造,成功甩掉身上所有的坏毛病和臭脾气。同时,却不需要她们自己作出任何行动上的努力。

这也许是因为,她们身边没有可以参照的好榜样,没见到过更好、更加行之有效的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可能,不是她们真的做不到,而是在她们内心的记忆中,但凡管教孩子,就必然要拿出一副凶神恶煞的表情,也就必然会带给孩子一生都挥之不去的伤和痛——所以她们舍不得。

其实,还真不是一定都要那么吓人。不用爸爸妈妈有多生气,只需温柔而坚定地制止。这样反复多做几次,孩子们的身体就会自动记住。

就好比,最近我在“训练”小安同学从外边回家要记得脱鞋子,她有时没被提醒还是会忘记,但是我们也不用凶巴巴地骂她,每次看到她忘了,就领着她从客厅走回门口,脱掉鞋子“重新”再进一次家门就好。

那小安这位姑娘有没有过故意撒泼不听话?

有啊。那时候,我就会显示出比她强大的力气,坚决阻止她穿着鞋子走过去。但是,真的噢,整个过程,我都不会生气。

编辑刘建淑314606305@qq.com

猜你喜欢
小安打人鞋子
烧烤店暴力打人案,我们该如何看待
小安与你“食”话实说
谁是谁的镜子?
混乱的鞋子
打人的年纪
多么幸福
青春就剩下我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砍价
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