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组织中c—Met的表达及意义

2016-05-20 13:52邹伟张译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膀胱癌

邹伟++张译尹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c-Me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膀胱癌组织病理标本(观察组)与60例正常膀胱组织病理标本(对照组), 均进行c-Met表达的免疫组化实验分析。结果 c-Met在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0%(36/6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60)(P<0.05)。在60例膀胱癌组织中, c-Met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t在膀胱癌中呈现高表达状况, 能反映膀胱癌组织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情况, 具有很好的分析价值。

【关键词】 c-Met;膀胱癌;免疫组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Met in bladder cancer tissue. Methods There were 60 pathological samples of bladder cancer tissu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0 samples of normal bladder tissue (control group). Immunohistochemistry analysis was made on all c-Met expression.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c-Met was much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s 60.0% (36/60)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s 6.7% (4/60) (P<0.05). Among the 60 bladder cancer tissue cases,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in different pathological grades, clinical stages,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tissu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High expression of c-Met in bladder cancer can reveal pathological grades, clinical stages,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tissues condition. It contains high value for analysis.

【Key words】 c-Met; Bladder cancer; Immunohistochemistry; Lymphatic metastasis; Clinical stages

膀胱癌是当前常见的恶性肿瘤,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现代研究表明膀胱癌的发生和进展与基因的表达差异有关[1]。c-Met是编码肝细胞生长因子的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的基因, 即与酪氨酸激酶受体(RTK)相关的原癌基因。本文具体探讨了膀胱癌组织中c-Met的表达及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病理科收集与保存的60例膀胱癌组织病理标本(观察组)与60例正常膀胱组织病理标本(对照组)。纳入标准:病程<3年;均未接受放疗、化疗;年龄≥18周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最小19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53.13±8.62)岁。观察组中男34例, 女26例;年龄最小19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53.66±8.11)岁。病理分级根据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 低级别42例, 高级别18例;临床分期根据国际抗癌协会标准, T1~2期49例, T3~4期11例;区域淋巴结转移:N0(无淋巴结转移)45例, N1(单个淋巴结转移, 最大直径≤2 cm)10例, N2(单个淋巴结转移, 2 cm<最大直径≤5 cm或者多个淋巴结转移, 无一最大直径>5 cm)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免疫组化方法 采用c-Met蛋白兔抗人单克隆抗体工作液(北京中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实验步骤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SP-9001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两组的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进行石蜡包埋, 然后石蜡块进行4 μm连续切片, 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 应用高压锅抗原修复, 然后加入c-Met蛋白单克隆抗体的一抗, 4℃放置于室温约30 min, PBS液连续洗涤3次;滴加二抗, 37℃放置10 min, PBS液再次洗涤3次。DAB显色3~5 min, 苏木素复染细胞核, 封片观察。

1. 3 判定标准 c-Met蛋白阳性标注主要在肿瘤细胞膜和细胞浆内呈现棕黄色或者棕褐色颗粒, 阳性细胞数>20%为阳性表达。实验同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阴性对照选择PBS代替一抗。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c-Met阳性表达率比较 经过判定, c-Met在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0%(36/6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c-Met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在60例膀胱癌组织中, c-Met在高级别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级别(P<0.05);而在T3~4期的阳性表达率为81.8%, 明显高于T1~2期的42.9%;而在5例N2淋巴结转移中, 阳性表达率为76.5%(13/17), 分别高于N0的20.0%与N1的5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膀胱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膀胱癌肿瘤切除后容易复发, 而且15.0%左右有恶性程度增加的趋势, 为此需要积极探索膀胱癌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及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从而有效预防与防治膀胱癌。

人类的c-Met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c-Met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具有自身磷酸化活性的跨膜受体, 可以导致下游中间体和活化的信号转导通路的自身磷酸化或磷酸化, 也可促进细胞运动, 导致内皮细胞的迁移、上皮细胞分散和促进趋化性, 为此可能参与肿瘤转移[2]。

研究证实c-Met信号通路的高表达对与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通过上皮表型的恶性转化导致癌变[3]。有学者用免疫组化法在膀胱癌组织中发现c-Met在膀胱癌中呈过度表达, 该信号传导通路主要以自分泌方式激活, 为此在膀胱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4]。本研究显示在60例膀胱癌组织中, c-Met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膀胱癌临床分期越晚, 淋巴结转移越严重, c-Met的表达异常越明显。

综上所述, c-Met在膀胱癌中呈现高表达状况, 能反应膀胱癌组织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情况, 具有很好的分析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璠.基因表达影响膀胱肿瘤发生和演进的机制及其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价值.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5, 10(4):246-248.

[2]刘志华, 叶云林, 卞军, 等.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表达及其对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 36(2):221-226.

[3]龙俊任, 董自强, 熊飞, 等.膀胱癌组织中MACC1、c-Met表达变化及意义.山东医药, 2012, 52(18):74-75.

[4]金鹏飞, 谭操, 毛平花, 等. PTE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浙江临床医学, 2015, 17(1):12-13.

[收稿日期:2016-01-14]

猜你喜欢
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膀胱癌
无痛血尿要想到膀胱癌
尿频尿急可能是膀胱癌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糖友小便带血,要警惕膀胱癌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规律及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T1期外周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分析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常规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颈部中央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