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肝胃百合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2016-05-20 04:34郑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胃脘痛

郑志

【摘要】 目的 分析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肝胃百合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100例胃脘痛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肝胃百合汤进行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肝胃百合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显著, 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胃脘痛;加味肝胃百合汤;临床有效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29

胃脘痛包括胃炎和慢性胃炎, 胃炎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引发的胃黏膜炎症, 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以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1]。通常情况下, 慢性胃炎疼痛急性发作患者会伴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大汗以及面色苍白等, 这种情况都属于胃脘痛的范畴[2]。本研究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成两组进行对比性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9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38.5±18.7)岁;对照组中男27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38.7±17.8)岁。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正常, 没有出现胃癌以及胃溃疡等合并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口服奥美拉唑, 20 mg/次, 早餐服用;口服硫糖铝, 餐后1 h服用, 2次/d。如果患者的呕吐现象明显, 则要口服甲氧氯普胺, 10 mg/次, 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肝胃百合汤进行治疗, 具体药方为:甘草10 g, 郁金10 g, 川楝子10 g, 乌药10 g, 黄芩10 g, 柴胡10 g, 蒲公英15 g, 丹参15 g, 百合15 g。采用水煎的方式煎熬, 分成早晚2次服用, 1剂/d。在治疗过程中, 如果患者疼痛十分明显, 则加五灵脂10 g, 九香虫10 g;如果患者属于饮食积滞者, 则加莱菔子10 g, 山楂10 g, 神曲10 g;如果患者属于大便干结, 则加火麻仁20 g;如果患者寒凝气滞, 则需加用香附10 g, 高良姜10 g;如果患者出现舌质偏红, 苔黄或黄腻、大便干结、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泛吐酸水、得冷则舒等症转, 则加用煅乌贼骨15 g, 川连10 g;如果患者胃脘冷痛, 大便溏薄, 脾胃明显虚弱, 则需加用白术10 g, 党参10 g。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胃脘痛以及其他的临床症状均消失, 胃镜检查以及X线钡餐造影均呈现正常的状态;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胃脘痛以及其他的临床症状减轻, 胃镜检查以及X线钡餐造影均有所好转;无效:经治疗后患者胃脘痛以及其他的临床症状均没有发生变化甚至恶化, 胃镜检查以及X线钡餐造影均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29例, 有效20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显效21例, 有效16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601, 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 通常情况下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但是在有病理因素刺激的情况下, 患者的病情会有所加重, 并且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疼痛以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3]。我国中医将慢性胃炎归为胃脘痛的范畴, 认为出现该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肝胃不和、胃失和降以及胆气上逆, 因此在治疗上应该以和胃降逆为主[4]。加味肝胃百合汤方中的百合具有调中利气、扶土抑木的功效, 甘草则能够缓急止痛; 乌药、川楝子、郁金以及柴胡能够和胃理气, 疏肝解郁; 丹参具有祛瘀生新、活血通络的功效; 蒲公英能够疏肝解郁, 健胃清热, 对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上所有药物合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5]。本研究结果发现,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肝胃百合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显著, 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戴以顺, 齐兴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14, 11(3):544-545.

[2]邓兰芬, 李淑雁, 陆灼, 等.中药热奄包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7(12):66-67.

[3]王宏, 郑红, 欧秀华,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12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12(6):688-689.

[4]蔡小元, 张天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80例.河南中医, 2015, 18(6):85.

[5]雷奕祥, 尹克春, 梅广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163例临床观察.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4, 18(2):124.

[收稿日期:2016-02-03]

猜你喜欢
胃脘痛
中药热烫敷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40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概况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
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胃脘痛患者70例疗效的影响
中医辩证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应用
养阴疏肝法治疗胃脘痛43例疗效观察
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痛45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