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闲吗?余宏辉

2016-05-25 00:14甄元福
文理导航 2016年13期
关键词:元丰承天寺空明

甄元福

文本解读:

《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中的第2篇,是苏轼被贬黄州后期的作品,短短84个字,通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写出了一个谪居者贬而不伤的情感。

对于此文的解读,我们应该扣住“闲”“闲吗”来理解。

闲,是此短文的“文眼”,紧扣“文眼”,我们解读文章,就了然于胸。表现在:

1.闲而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闲而寻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闲而散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闲而赏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闲而自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前“三闲”为叙事,第四“闲”为写景,第五“闲”为抒情议论。

第一闲中,“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四年(几个月后贬谪生涯就结束了),虽然被贬,但此时作者的心情却是平和的,所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欣然”自然有喜悦之意,但这种喜悦,却并非平常人欣赏月色的那种闲情雅致,而是在经历了贬谪生活的大风大浪彻悟之后的一种平静。因此,并不能被常人所理解。

第二闲中,“寻张怀民”,为什么?因为苏轼与张怀民境遇相似,均是贬臣,性格相似,均心胸坦然,喜山水,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品格清高超逸。结果,“怀民亦未寢”,这当中有一层未道出的默契。

第三闲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自是当然。为什么“怀民亦未寝”,二人境遇相同。

第四闲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写景极妙,不止是眼前景,更是心中境。经过生活的磨练而清高之志不坠,有如清竹松柏,经霜而愈加空明。这是两人对生活之领悟。

第五闲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者,实是自嘲之语:身为贬臣,不被重用;门庭冷落,旁人有意规避;心中不以为苦,了无挂碍。职闲、身闲、心闲,此之谓“闲人”。自嘲之中,又有清高孤傲在其中:月光之如积水空明,唯有“闲人”眼睛方可看出。而这一份对于月光的欣赏领悟,对于人生的坦荡自然、随遇而安的态度,却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纵然如此,苏轼真的是一个清闲之人吗?非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政论家,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他二十二岁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由京官调任杭州通判,历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此时使苏轼深感无用武之地,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大多表现了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情。本篇也不例外,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1083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由此观之,闲,乃心胸旷达耳;不闲,才为真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屏显:(生齐读)

苏“月”

明月多情来照户——《渔家傲·七夕》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洞仙歌·冰肌玉骨》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南歌子·有感》

幸对清风皓月——《满庭芳·蜗角虚名》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蝶恋花·密州上元》

今夜里,月婵娟——《江城子》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二、教与学

1.读一读、译一译、背一背

屏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排版不同)

学生自读、互读;学生自译、互译之后,教师:

屏显:

读准两个字:荇、横

积累五个词:户、念、相与、空明、盖

2.赏一赏

【1】回答一个问题:这84个字中,有一个是“文眼”,是哪一个字呢?

师生:闲。(板书)

“闲”表现在文章中,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来?(学生分组讨论后探究)

(1)闲而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闲而寻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闲而散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闲而赏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闲而自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苏轼真的是一个清闲的人吗?他真的有这种闲情雅致吗?(学生分组讨论后探究)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介绍苏轼和展示写作背景的文字。

3.练一练

填空:在苏轼的这篇短文中,闲中有______(乐、悲、苦、感、叹、悟……)

三、结课,再读一读或者背一背《记承天寺夜游》

四、作业:探究——苏“月”

附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闲闲而起行闲而寻友闲而散步 闲吗?闲而赏月闲而自得(乐、悲、苦、感、叹、悟……)

猜你喜欢
元丰承天寺空明
“欣然”与“积水”背后的生命超越
江岚诗词二首
宁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韦陀殿所见铭文为据
研究成果发布 宋代广西造币技术世界领先
硬坛新秀
元丰五年宋朝进筑横山杂考——兼论《种太尉传》中的一些问题
澄澈与空明的玄想
《记承天寺夜游》文体确定的反思——兼与《小石潭记》相比较
信手“闲文”注“闲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手记
“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