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管见

2016-05-30 18:06扎西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农牧区汉语习惯

扎西

我区农牧区小学生的汉语文水平远不如城镇同龄小学生,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小学生用汉语相互交流的机会比较少,不少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触汉语课本以外几乎没有使用汉语的环境。因此,教师们要因材施教,讲究教学方式方法,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学习汉语文。

很多农牧区学生,发现汉语水平与其他同学相差甚大。在我区很多农牧区小学汉语的教学方法比较“死”,课堂上只教学生读生字生词,不把字、词放在课文语境中去理解,学生不會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在阅读水平方面一直停滞不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很多学生学习汉语文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我区农牧区小学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言情境活动

把学校生活视为语言材料,布置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慢慢形成语感。比如在学校开展“汉语角”之类的语言情境活动,定期开展汉语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让学生讲汉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和支持学生讲汉语,树立学生讲汉语、学习汉语文的习惯。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以鼓励表扬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农牧区教师,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要切合我区农牧区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多肯定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学生出现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不应该批评得过于严厉,而是在纠正其错误同时鼓励敢于回答问题的精神,加强学生学习的决心和信心,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列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知识与能力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教师的督促与言传身教。作为我区农牧区小学的汉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尽量用汉语来写日记、周记,或者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用汉语编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课前预习功课。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学习汉语文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反复操练。

我区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要采取科学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设法对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当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可以明白一些汉语对话或新闻,能开口和别人用汉语交谈、能用汉语写日记时,便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坚持学习汉语。

猜你喜欢
农牧区汉语习惯
学汉语
上课好习惯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好习惯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