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做到心中有“数”

2016-05-30 18:06平措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践运用数感培养方法

平措

【摘 要】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如何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本文从生活实践、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不断估算和实际运用等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力求让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得以发展和提高,让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数感;培养方法;实践运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中介绍:“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即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简单地说,数感就是人对数学的感觉,感知它的“大小”“多少”等。学会“数学地”思考,一个人只要有了“数感”,就能将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因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缺少了“数感”的培养,故而导致数量单位使用的混淆,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

下面就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对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从日常生活出发,体会数感

儿童学习数学往往是从数数开始的,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到处充满着与数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的世界有着数量化的意味。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数一数、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因此,教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切身体会数感、积累数感。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主动地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用数来表示身边的事物。

二、从自主探索出发,体验数感

《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三、从实践活动出发,增强数感

富兰克林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

(一)动手操作,巧解难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一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后,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正三角形)表示出二分之一。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从而认识到虽然形状不同、折法不同,但只要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取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真正理解了二分之一的意义。接着,让学生在一个图形上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然后进行比较,学生在折、涂、比、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正确把握了分数的大小,建立了数感。

(二)动手实验,破解新知

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单位的教学,如果单纯讲解名词术语、抽象方法,而脱离事物,具体形象和感知,就很难让学生理解,更谈不上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四、从估算体验出发,发展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意见”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可见,估算在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新课标也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五、从实际运用出发,升华数感

数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數学知识,以及懂得运用数学知识,而数感就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基础上最好的产物。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必要给学生搭造一个运用知识的平台,让数感的培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一)设计综合练习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以下练习题:这些综合题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达到训练和培养数学感觉的目的。

(二)设计猜数游戏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教学,如“猜数”游戏就深受学生喜爱,而且对数感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设计实践性题目

江苏特级教师魏洁说过:设计一些具有综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不仅可以体现数学的本质,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感的形成不是通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探索不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每一个内容中都可以形成良好的数感,达到提升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麒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211-212.

[2]王治.浅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J].才智,2015,07:85.

[3]尤书琴.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02:42.

[4]周纯国.建立数感:让每一个孩子都心中有“数”[J].华夏教师,2015,03:75.

猜你喜欢
实践运用数感培养方法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试论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