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写作知识向写作能力迈进

2016-05-30 21:41司英娜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司英娜

【摘 要】写作永远是思想感情的表达和交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小学写作能力的总体目标。写作能力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写作知识、方法的支撑,但写作知识、方法不会自动成为写作能力,写作知识、方法的“理解”不等于“会运用”,须把写作知识、方法转化成写作实践,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写作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创设写作情境、适时例文引导、顺学方法引领,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无拘无束写,有章有法练,这样写作才能成为学生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需要。

【关键词】境的营造;例的启示;法的指导

一、境的营造——让学生乐于写作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写作能力的培养途径也应在写作实践中。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分析原因:其一,作文教学没有激发起他们内心倾诉的需求;其二,学生缺少从生活中提炼素材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让学生参与到写作的实践中去,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情境,激发表达的需求,使得学生能入情入境地写。

1.创设情境

利用媒介创设真实的内心体验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真实的、强烈的体验和感受。图片、视频、游戏、情景表演、实验等都是不错的媒介,学生在看看、说说、做做中进入到写作的氛围中去。

2.关联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思想的表达、感情的交流,学生的写作应成为学生抒发心意、排解烦恼的手段。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學生才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习作教学如果能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需求是真实的,活动体验是亲身体验的,情感是真实的,学生就能进入写作的“角色”,文思就能汩汩如泉。

二、例的启示——让学生感悟写法

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不应根据书本上的权威去给予,而因实际指证给感官与心智,得到它们的认可。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只是一个枯燥的概念,不能将它们硬生生塞给学生,应指证给学生的感官和心智,让学生对“它们”有认同感,作文范例能有此效果。当学生的写作思维遭遇困境时,教师可适时出示例文,让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豁然开朗,悟得写作方法与技巧,这比教师说这法那法形象、具体,也更有效。

1.出示时间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要,例文的出示可以在学生写作实践之前,也可以在学生写作实践之后。每一次习作训练都有一定的训练重点:文章的谋篇布局,如写事中按“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写完整,写景中按移步换景的顺序有序而写;专项的表达方式训练,如写人时训练对话描写、动作描写、或心理活动描写,叙事中训练用“用一个具体的事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学生写作实践前可以出示适宜的例文,让学生在例文中感悟写作的方法,突出训练的重点。

每次作文中,总有一些学生的语言生动逼真,或构思巧妙新颖,或开头引人入胜,或结尾含蓄隽永……在评讲时可以读给学生听,也可张贴在墙上让学生自由阅读。学生的思维、情感、语言具有相似性,同伴间交流习作能分享彼此的故事、交流思想情感,还能学习他人的表达进行取长补短,这样写作就有了运用价值和交际意义。

2.出示内容

根据习作训练和学生写作的需要,教师出示的例文可以是经典课文、段落,老师自己的文字,甚至是一些词语。经典课文、段落引领是习作教学时教师的首选,涉及谋篇布局、框架结构的可以出示或让学生回忆有关课文;表达方式训练的(如各种描写)可以出示适宜的段落,也可以出示多段(同类的,或相反的),让学生在比照中悟得写法。教师的下水文也是不错的范例,因是老师写的,具有亲和力,因此学生模仿、学习的欲望强烈。

教师也可以出示作文开头的段落。周一贯老师指出:作文难,就难在作成“文”,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层次……连成人都感到繁杂周密,何况小孩子,因此在教学时要降低难度。的确,万事开头难。当学生困于不知如何开头时,教师提供几个开头让学生学习,迈开习作的第一步。

三、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表达

1.前导要精

小学阶段的习作以写人、叙事、写景、童话为主,现行各学段习作训练存在重复或脱节现象,同类型习作要求缺失清晰的目标梯度,但在具体的习作训练中应有训练的重点。“作前指导”重在对训练重点的指导,如对习作的内容构思、表达方法作精要的指导。指导不必过细,过细的指导会束缚学生写作的思路,也有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2.后导要丰

张田若先生一贯主张“先写后导”,他特别强调作后指导的重要性。作后指导重在评点优劣及自我修改,可以是针对性指导,也可以是鼓励性评价。作后指导要学以致用,把写作知识转化成写作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发现、体悟,从而有质的提高。

习作教学要经历一个过程:教师在学生写作实践前的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进行作后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可以教的,学生养成一定的习作技能,离不开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