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6-05-30 22:39李智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对策

李智

【摘 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需要有足够的活动场地支撑,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新时期农村要求的硬件条件之一。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农村,体育课程设置无法达到其他课程的标准,并且得不到学校及家长的重视,使得体育课形同虚设。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育;现状分析;对策

影响农村体育具体实施的主要因素是领导不重视、场地不够、课被占用、师资缺乏、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名义上虽有校长分管体育,但实际上许多分管校长分而不管,对随意占用体育课尤其是毕业班的体育课听之任之,有些地区升学班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学校领导只抓升学率,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变成了“可有可无,随意调配”的课程。

一、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体育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很多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多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即安排学生一道体育课就进行自由活动。有的教师就算安排课程教学,也多是走走过场,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六年小学下来,连广播体操都没有学全。甚至到了高年级以后,包括体育课在内的“副科”课程大多都成了,课程表上的摆设。体育课教学情况也有许多被占用现象,许多农村学校把体育课纳入了教学计划,列入了课程表,而体育课调为文化课的现象严重。还有在被调查的大部分学校中,一些代课的体育教师由于缺乏专门的体育教学知识,体育课常常成了自由活动课,许多学校的体育课几乎和以前没有多大区别。

2.体育教育师资现状

体育师资是实施和发展农村义务体育教育的保障。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男、女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寥寥无几。体育教师编制被挤占,农村学校具有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的体育专业教师不足,一部分体育教师不是专职老师,很难保证体育教学质量。在农村学校,体育课一般被认为是副科,体育教师很难被列入师资培训的范围内,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也比较片面,体育教师付出的劳动得不到认可,不能同工同酬。

二、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1.教育观念滞后,对体育教育认识不足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农村,体育课程设置无法达到其他课程的标准,并且得不到学校及家长的重视,使得体育课形同虚设。学校方面为追求升学率,对体育课程教育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个别学校的领导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虽然上级部门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部分学校的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根深蒂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文化课挪用;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体育课存有偏见,主要是由于我国基础体育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和社会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輕体能的倾向,学生严重存在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农村体育教学保障更不乐观。

2.农村体育教育经费紧缺

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体育场地器材严重匮乏,有的学校连个乒乓球台、篮球场都找不到,不少学校受场地限制,连必要的操场和跑道都没有。我国颁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订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新建、改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场地、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但是这些规定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是一纸空文。

3.农村经济的整体落后

整体经济的落后,制约着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就谈不上购买体育用品、教学器材;另外也是由于经济落后的原因,一些体育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不愿意去农村任教,因为有些农村地区的现状是无法回避的,如教师的工资和待遇明显偏低。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农村学校是“体育教育三无学校”,无专职的体育教师,无体育活动器材和场地,无成型的体育教学计划。农村教师待遇低,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更加导致了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匮乏,明显地反映出农村经济的整体落后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阻滞因素。

三、新时期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体育教育的组织和领导

自新课改施行以来,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是人所共知,但是对于体育的改革大多还处于滞后阶段。虽然体育课被国家教育部规定为必修课,但是上至管理部门,下到普通民众还是对体育缺乏相应的重视。所以,我们就是要转变固有的应试教育思想观念——只以考试成绩论成败,学校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符合本地区特色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场地建设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需要有足够的活动场地支撑,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新时期农村要求的硬件条件之一。可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大投入,建设一批简便、经济、实用的健身场地,改善农村学校体育的基础条件;或是建设部分适应农村学生的场地,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耐用长久的体育设施。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学校及周边企业的体育场地充分利用起来,整合农村建设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资源,为学校体育教学所用,解决器材短缺的问题。

3.提升教师待遇,加强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逐步提升体育教师的待遇,以提升其教学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例如,为体育教师发放室外高温补贴和体育服装费,保障体育教师的基本权利等;而鼓励现有体育教师积极参见函授、进修,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是有利于改善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为提高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类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此外,县级教育部门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高校教师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集中培训,培养在岗体育教师努力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的能力。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