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2016-05-30 22:39惠金莲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想象课文

惠金莲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态度。这就明确给我们指出,各学科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而实施这一过程则是以课堂为主渠道。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一些收获。

一、指导读,让学生感悟语言,提高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需要学生多读。读是学习课文的主线,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但又不能盲目地去读,需要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去读。在指导时,需抓住“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个读的要求不放。要在停顿、重音、语速、语气上多加指导,要读其景,读其情,读其意,变听懂为读懂。使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高。例如,我在上《“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就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尤其是对话这一部分,我更是着重指导。学生通过齐读、着重读、分角色读等,读出当时生死攸关的气氛,关键时刻,哈尔威船长性格和灵魂的伟大,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课文所透出的人性美,心灵得到荡涤。

二、点拔思,砥砺思维,发展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源于思。没有思,就没有自主的动机和能力。思是学的基础,学是思的表现。在教学中,要砥砺学生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在教学关键时进行点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例如,我在上《楼兰之死》时提出:关于楼兰之死的原因,网上发表的言论很多,我们姑且不管,从课文的角度出发,是什么?再联系舟曲的泥石流,你个人有什么想法?能谈一谈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课外阅读少的同学成了听众,课外阅读多的同学,则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学们谈到了自然原因,更多地谈到了人为原因,提出了保护环境的问题。有一个同学谈到了自己的家乡在发展的同时,付出了环境遭到破坏的代价。这一堂课,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学生学得积极,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发展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优美的词句、夸张、形象的插图,故事情节的空白等,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充分、大胆、合理地想象,这样,既充实了课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例如,在上《生死攸关的烛光》时,让学生接着“杰奎琳登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了”以后可能会发生些什么?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同时,还试着画一下情节曲线图。让学生知道,自己想象的故事,最好也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还有一个高潮。又如,在上《郑人买履》时,让学生把课文拉成几个场景,合理想象,拍成一个小短片。先让学生表演,再让学生习作。学生的想象能力真是不可低估。他们表演卖鞋人吆喝的场景;街上热闹的气氛;人们围观郑人时的丰富表情,真是精彩极了。有一学生在表演听到郑人说“我宁肯相信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时,用手一拍头顶,瞪着眼说:“哇,天啦!”我无言。转身就走。还有其他同学的表情、语言、动作,丰富极了。由于学生想象大胆、合理,所以,习作也很成功。

四、拓展时空,培养创新

创新能力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默读思考、朗读吟咏、讨论交流、合作研究等等。在这种开放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理解表达中,他们有自己的观察、自己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立的见解。比如教《曹冲称象》时,我提出了“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绕着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请同学发言。就在许多学生不着边际的发言中,突然冒出一个学生,他说:“我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只要把岸上围观的人都叫到船上,然后一个一个地称,也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这比称石头方便多了!”教室里响起雷鸣班的掌声。此外,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培养学生的能力,要靠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坚持才能成功,需要我们时刻记住:学生是主体,能力是重点。长此以往,奋斗不息。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想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培养思维能力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培养思维能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