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善导学生的创新水平

2016-05-30 23:49李莹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想象诗歌学科

李莹

在21世纪,我们比较重视人才的多方面培养,而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今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由此所产生的效果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着手。

一、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再现能力

创新必须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再现-探索-创新。再现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第一个阶段,良好的再现能力是进行创新和实践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良好的再现能力是不能很好地创新和实践的。再现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所以对学生再现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我在进行教学时利用了语文的学科特点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再现能力。例如:在教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时,通过学习,了解课文内容,就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范进见榜喜极发疯的丑态,从而让学生去分析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教鲁迅的《孔乙己》时,通过朗读、讲解、分析课文,就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孔乙己买酒时“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铜钱”这两次不同的动作,让学生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再如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讲析、理解,就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游子漂泊他乡孤独寂寞的心情,并让学生动手实践—画出一幅游子思乡图。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创新离不开想象,没有良好的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语文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语文很多课文特别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诗歌精练语言的理解,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感悟诗人深邃而含蓄的思想情感,大胆想象诗歌所蕴含的深刻意蕴,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感悟,通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想象能力的另一个途径是作文教学。传统的作文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这有可取之处,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认为写作指导有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我在作文教学中,很少进行这樣的指导,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潜在的优势,激发灵感,展现自我,展现当代中学生的快乐和烦恼,展现时代赋予中学生的使命与责任,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在题材方面,也有偏重,多写有利于学生想象的文章。

三、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位名人说的好:“综合就是创造。”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方面同样适用。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也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如果能够能把这些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上来,尤其是运用到作文上来,对语文学习将是十分有利的。现代社会里,单一的知识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时代对综合知识的需要越来越大,语文教学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我很注重这一点,因为近年来作文命题凸现了学科间的渗透这一特点,实际上就是重视学科的综合能力,使学科与学科之间衔接、碰撞、融合,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搭建一个联想和想像的平台。

猜你喜欢
想象诗歌学科
诗歌不除外
【学科新书导览】
快乐的想象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诗歌岛·八面来风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