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科学实验教学,打造活力高效课堂

2016-05-30 15:11周群慧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有效性实验教学

周群慧

摘 要:科学教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教学的真谛是有效。因此科学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以往实验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科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验证,多验证性实验少探究性实验,多教师演示实验少学生实验。造成实验教学缺乏一定的有效性,达不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意识、创新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目标。笔者就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出几点策略,以求使课堂具有活力而高效。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理科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而实验教学是科学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探究和实践的较好平台,是科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科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对科学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验证,多验证少探究,多是教师实验,学生很少动手参与实验中。这使得实验教学未能发挥其作用。

一、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师的实验功能意识不强、实验教学中缺少有效的教学策略、实验资源的开发能力不够有关。具体表现在:

1.现行中考体制下学生实验越做越少

目前中考的实验操作考查的监考由原先外校老师改为本校老师,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中考试题虽有较大的改革,但考查实验的方式还很有限。为了应付书面考试,老师们讲实验,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配置、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会出现的问题和误差分析一一讲个透。对这样的实验,学生理解还是容易的,但是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

2.一些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认识有偏差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实验教学非常重要,但是他们理解的实验课教学目标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验只重视现象与结论,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观察能力、科学素质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体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探究的兴趣得不到充分发挥。“黑板上种庄稼”、“课堂上讲实验,考试前背实验”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3.多媒体技术代替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技术应用到科学教学中,通过对教师的调查,了解到超过80%的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喜欢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用“看实验”代替“做实验”,促进教师以更多时间去“讲科学”而忽视了学生动力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4.实验器材和设备没有及时更新

有些实验对时间和器材的要求较高,甚至于实验器材有一定的危险或危害,实验的准备和操作较为复杂,费时又费力。还有些实验仪器设备老化现象严重,实验药品存放时间过长,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得到的实验结果往往不太理想甚至有失败的可能。由于学校实验器材数量有限,学生的探究实验仪器和设备严重不足,影响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进行。

由此可见,现存的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优化实验教学是每一位科学老师时刻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二、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重视实验设计的“趣味性”

科学学习中,演示实验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同时也科学学习的手段,既要达成技能、过程和方法目标,同时又要为达成知识目标服务。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很重要。笔者认为教学中不能完全照搬课本上的实验方案,应该优化实验设计。首先应该是让实验具有更大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并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这也是实验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二)重视实验探究的“过程性”

探究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以过程为主线,以思维为中心,以变式为手段。探究的核心是“以思维为中心”,把实验探究看成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三)重视实验的差异性与冲突性

美国哥伦比亚密苏里大学教育学院就有一项“差异性实验”研究计划,作为一种科学教学的探究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差异性实验是指那些呈现的现象和结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与一般人的“常识”有很大差异的实验。具有趣味性和强烈的认知冲突。

(四)重视实验装置的创新性

实验装备是实验教学顺利的保障,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合适的实验器材就很难使实验教学达到高效。然而,新课程下的科学实验,从内容、数量到形式都有较大的变化。这一新的变化,对我们科学教师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具备实验改进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实验设备“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按部就班,缺乏改进与创新。

例:七年级下册中《力的存在》一节中,学生对于力的作用效果中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中就有一定的疑问:像桌面这样的物体受到力时有没有形变并不是直观清楚,这时教师增設一个新的演示实验学生的疑问可能很快就解决了。如图所示,用夹子夹住激光笔,再在桌上放置两块平面镜,调整好角度使光线经平面镜两次反射后照在天花板上。这时用力压桌面时,虽然桌子只发生了微小形变,但由于平面镜的多次反射作用,对形变进行了两次放大,而在天花板上对光线而言则又是一个斜面,这样又进行了一次放大,演示效果会相当显著。

(五)重视实验教学的生活化

生活化实验教学是将实验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科学实验走进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科学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课程实施要贴近学生生活和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所以,教师既要注重开发和利用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验教学资源,又要发动学生,也使得他们成为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这也不仅可以开发和积累更多的新的实验教学资源,而且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探究能力。

用纸杯做个简易的电话,用小药瓶演示冷热喷泉实验,用健力宝罐做“针孔照像机”等等,只要老师会选择,巧妙安排趣味实验,就一定会点燃“我爱学”科学的火花,从而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六)、重视课外实验探究的延伸

课外实验是科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外实验任务比较开放,需要较多的时间,基本上是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来完成。

课外实验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能让学生“过把探究瘾”,在发展学生科学认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端正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实验教学应有的教育价值。每一次实验的成功,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中无法得到的,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实践反思

实验教学是构建科学知识、概念和规律的重要途径。每一位科学科学教师都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学实际中,要有针对性的对科学实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切实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策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萌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科学实验教学是一条漫漫长路,只有在走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思考,才能让我们的科学实验教学走得更稳健,也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对未来竞争之路上走得更潇洒!

参考文献:

[1]赵大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3

[2]严建波.《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科能力》 中学化学参考[J],2006

[3]荆秀玲.《一次成功的探究性实验课》 化学教学[J],2006

[4]朱铁成.《 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年

[5]陈 刚.《分级实验中限制性开放的探索与实践》 [J].大学物理,2007.12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有效性实验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微课不微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