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6-05-30 16:18于金红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圆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

于金红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依据教材中相同、相似或相反的知识因素、或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知识,引导学生经过联想、类比、求同、求异等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方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内容:

一、选准知识点,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教学中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圆面积计算公式,一般是通过由教具的直观演示对圆形面积的割补转化,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学习圆面积计算方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有了利用割补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初步经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体现在帮助学生树立假设,一步一步地展开推理论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教师可以设计四个思考题:

1.能否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

2.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3. 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4.依据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整理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上述四个问题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创造性地获取新知。

二、巧用原例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多元化。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有利于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1.创造情境:教师对现行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整理出那些有利于训练学生创造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的知识点,并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密切交流的教学氛围。

2.建立假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适时引出假设,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分析、酝酿、综合:要分析材料,酝酿思路,提出新的想法。

4.验证、求得新知:采用其它方法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三、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应掌握归纳问题的策略,在眾多问题中能筛选提炼出适合学生研究的、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究思考的问题,将对学生的自学产生关键作用。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能力处于不同的层次,知识的获得并非一次到位,可根据教学内容再组织一次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适中。例如,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基本习题后,教师出示习题一: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分配长与宽和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

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采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假设演绎等学习手段,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较为完善的知识,促使学生全面理解和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圆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试求证圆面积与周长的关系
圆环面积门诊室
采用初等代数推导路基计算公式的探讨
关于节能评估中n值计算公式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