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5-30 20:08郭景珍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旧知新知小数

郭景珍

众所周知,数学讲究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促进思维的情境,使学生乐于思考,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下面我结合个人实际,对此进行粗浅的谈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小学生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小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使他们通过自我思维发现规律,学会知识,运用知识,从而有序、健康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我认为教学中应重视下列思维过程的组织。

一、创设新奇,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就会主动求知。严格即使是一头贪食的猛兽,在它不想吃食的时候,硬塞给它,也会破坏它贪婪的天性。“教育不是灌输。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并且还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样的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对此教师必须加以保护和鼓励,并努力调动和培养。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现在黑板上出示若干个按红、黄、绿顺序排列的气球对学生说:“我闭着眼睛,你说第几个,我就知道它是什么颜色的”。经过玩游戏,学生兴趣高涨,急于知道其中奥妙,从而为探求新知识创设了情景。

二、注重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性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先演算小数除法式题,使学生初步感知“除不尽。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商和余数部分,他们会发现商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与此同时使之领会省略号所表示的意义,这样,他们可在有效数字后面想象出若干正确的数字来。

三、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知识的过程,而指導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小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挖掘这种因素,沟通其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同化到旧知,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此,一方面在教学新知时,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知。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要唤起“商不变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有关旧知的重现;另一方面要为类比新知及早铺垫。如帮助学生认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要在教学整数、小数时就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以整数、乘以小数就是,使学生在此前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成为“建立新的联系的内部刺激物和推动力”。

四、加强语言训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分数的互化”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加强操作指导,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动作形象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有目的、主动地进行操作,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概念的正确含义或法则、原理的来源及其合理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猜你喜欢
旧知新知小数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岁末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英语教学中旧知对新知的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