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5-30 20:08殷建民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泸定桥创造性想象

殷建民

创新是一种高级的智能活动,是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和再创造。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其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方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学生的创造力包括哪些方面

一个方面是创新的意识,也可称作创新的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这些素质与生俱来,人皆有之。儿童对一切充满好奇,爱看、爱问、爱尝试即是证明。绝大多数儿童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等充满兴趣也是佐证。儿童入学后,爱学还是厌学,爱问还是不问,对新异事物敏感还是麻木,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当然包括语文教学的成败。学龄儿童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这方面的工作要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抓起。 另一个方面是创新的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新,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活,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路要宽,不要局限在某一点某一方面,思维不应是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放射性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努力注重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1.关系民主化,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课堂教学应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亲切、热情、平等的态度,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积极地投入进去,动脑加动手,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交流,获得成功体验和集思广益的收获,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情境教育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能持久印发学生极大兴趣,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求的教育思想。具体做法主要有:一是联系课文,续编故事。教材中许多课文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张力很大,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情节,培养思维的跳跃性。二是根据情节,模仿表演。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有些课文可表演性很强,为第二课堂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自己动手改编成表演剧,在愉快的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3.激励学生质疑问题,发展创造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障碍,诱导学生去解决疑点和难点,提高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在向学生提问时,从不问“对不对呀!”“是不是啊”“这是什么精神”等等在书上极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而是有相当难度、深度,不动脑筋极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这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措施。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对思维能力正在形成的小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最根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1.把语言文字训练同思維训练密切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发展儿童语言,也要重视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如《温暖》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时,可先引导学生理解“深秋和寒冷”的意思,再思考“深秋是寒冷的,为什么清洁工人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呢?”让学生理解“春天般的温暖”是用比喻,句中用了一个“却”字表示转折之义。这样,既发展了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2.激励学生质疑问题,发展创造思维。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教给学生质疑手段。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出示课题后,可以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想知道什么。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泸定桥在哪里?什么叫“飞夺”?谁飞夺泸定桥?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怎样飞夺泸定桥?这样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3.重视创造性,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结合。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也就是要使学生的思路开阔。而目前语文教学实践中,过分重视求同思维,偏重同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要在进行求同思维训练的同时重视求异思维训练,发散思维,统一见解。如《詹天佑》一文的教学,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答:“写詹天佑修铁路”,这是求同思维训练。而设问:“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写出你的心得体会。”或“‘……外国人惊叹不已。你们想象一下外国人是如何说的?”这是求异思维训练。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想象力是对头脑中表象进行加工、改组,从而形成新思想、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创造的翅膀,离开积极丰富的想象就没有创新,因而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奠基工程。所以,教师应把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1.运用生动语言,促使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的起点,培养创造想象从这里开始。教师运用生动而又动情的语言描述,或者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意境或表(形)象进行再造想象。

2.扩大知识领域,丰富表象的积累。想象,无论是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都要以丰富的知识和表象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获得丰富的表象,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更好发展。如在教学《五彩池》时,学生如已有相关知识的积累,在体会文字所传达的内容方面就更真切深入。

3.对文章不确定性的空白处进行创造的想象。语文教材中课文的语言精练,概括性强,省略的情节也较多,这就为学生展开想象创造了条件。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没有直接写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心理获得,而是以“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反衬邱少云的崇高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科学的指导下得到有效锻炼,教师一定要积极做到引领主导,充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其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猜你喜欢
泸定桥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沪定桥: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
快乐的想象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勇夺泸定桥
——根据课文《勇夺泸定桥》编写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泸定桥(外二首)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飞夺泸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