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风格及形成途径

2016-05-30 07:52赵芹英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小学语文

赵芹英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对教育教学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就必须要注意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作的高度把握,并将自己独特的体会与经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最终形成适合教学发展的个人风格。小学语文教学在基础教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学习汉语知识,还能够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并反作用与其他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风格;形成途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综述

我国基础课程的教育改革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实现,对教学的个性化风格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阶段是基础教学阶段,小学的教育不仅仅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进行启蒙,还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谓的教学风格即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应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引导等工作,表现出的独特的个性与教学特点,教学风格的形成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和境界。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学科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由此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偏重于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够死板和枯燥,一定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就是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最佳方式。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其性格较为活泼,求知欲望浓厚,可塑性很强,教师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发展和课堂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途径

(一)个人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发展和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教师良好的掌握教材内容,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得心应手,只有这样才能够灵活的驾驭课堂,并得以实现个人风格的展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材深度挖掘并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还要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与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解和学习。教师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表达方式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风格的形成与教师个人的性格特点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通常情况下言行举止得当、语言幽默风趣、性格大方和蔼的教师其风格特点更受学生的欢迎。教学风格还需要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相适应,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外部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不仅仅与个人的因素有关,还与所处的教学环境与校园文化大背景有关,个人因素是动力,而外部因素是形成教学风格的保障。外部因素不仅仅包括相关的教育政策与教学观念的支持,还包括学校对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重视和教师的工作生存状况。我国教育部门近年来开展的教学改革提倡教学中的个性化,为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持,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化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应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氛围灵活多样,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改革的发展使社会对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对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也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政策,旨在促进教育工作的科学合理化。

(三)评价机制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并不意味着任何风格都是有利于教学发展的,在这里我们倡导的是积极向上、和谐有序、轻松愉悦、符合我国课程标准、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推进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建立有效的教学风格评价机制是保证小学语文教学风格形成的有力手段,于此同时考虑到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心智逐渐发育,因此必须对小学教学进行评价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必须科学全面,并且需要进行立体的、实际的、多维度的考量。评价机制的内容应當包括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质量、受欢迎程度、人格魅力、课堂教学风格、教学效率等方面。评价机制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相结合,全方位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要注意科学性与合理性,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形成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对教学有效性、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小学生的学习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能力的成熟,也是教学艺术的高级体现,能够充分展现出教师的个人魅力与教育工作的艺术性。其次,就教师而言,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改善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个人的教学信心和自豪感。个人风格的形成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因素之一,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对个人风格的形成予以重视。最后,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也是掌握母语、认识世界和训练表达能力的最佳阶段。良好的教学风格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文学魅力和人文情怀。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并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心智的逐渐成熟。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研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要,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中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十分重视,提倡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鼓励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推进与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教学风格的形成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成熟表现,也是教师个人能力的高度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外部政策环境的支持,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价机制来保证教学风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文化,领略人文情怀,逐渐培养小学生的世界观,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研究是必要的,对学生发展、教学发展和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莹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现状及形成路径探究.D.鲁东大学,2015,6,13.

[2]朱静.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案研究.D.江南大学,2015,6,15.

[3]赵红玫.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塑造.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12,10.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探究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现状的调查研究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