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问题意识,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2016-05-30 10:54黎华君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段落意识文本

黎华君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令人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情绪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支配、控制、主宰学生,应尊重、鼓励、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随着各地、各学校课堂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为学生的主动提问、主动学习创造了更和谐的教学环境。

其次,要确立阅读文本的主体地位。

文本是相对理解和接受者而存在的。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文本既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中介,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凭借。离开了它,教学将不成其为教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轴心只能是文本,教师的导问和学生的发问都应立足于阅读文本,在文本的基础上质疑、生成、拓展,离开文本漫无目的的所谓延伸、拓展都不是对待文本的正确态度,是对文本教学的不负责。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阅读氛围

中学生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为此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标新立异、大胆想像。教师真正把学习作为学生自己的事情,只要是他们不明白的就要大胆提问、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受教参之类观点的禁锢。教师在这方面可能会遭受很大的压力,因为很多问题不是我们能预设到的,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进行备课。学习就是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的思维。

2.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要将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到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来。现在的教学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体验等,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更明显。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平时对学生的检测应当体现对问题意识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问题意识的培养。

3.教师要有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不要让自己的思想生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要用一套教材教遍所有的学生。具体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首先要掌握示范的本领。教师示范提问,既展示问题,又揭示思考的过程。其次,教师还得掌握给学生问题搭桥的本领,真正的问题意识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引路,更需要教师搭桥。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结合阅读教学内容,教师要从提问的阶段上引领;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认知基础,设置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贴近认知目标和学习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认知欲望。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针对哪些内容或环节展开提问呢?

达尔文说:“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对文章的主旨性内容提问

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阅读着力点集中在文本的重难点,具有很强的集中性,在阅读中起到导向作用。因为人们阅读文章时,不可能对文章中每一词语、每项内容都进行同等深度的信息加工,而是选择对文章某些部分作精細加工,对另外一些部分作粗略加工,甚至忽略不作加工。在阅读中,围绕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质疑提问,正是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为完成阅读目标而需要深人加工的信息之上,使信息加工更有效。

2.对重点词句、语段的隐含义的提问

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如果对部分语句、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语句、段落的隐含义的质疑释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对语句、段落的隐含义的理解,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

3.就文章细节处提问

细节是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费尽心思设计的结果,它对于主题的表达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以说,几乎每一篇成功的作品都有完美的细节刻画,我们抓住了对细节的理解,就能够体会作者的深刻用意,理解文章也就顺理成章了。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只要抓住作者对他父亲背影的刻画展开,我们就很好理解了。

4.就文章反常处提问

所谓反常是指和常规常情相悖离之处。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不同寻常、不合常规的内容和写法,进而产生疑问。课文中不同寻常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无须写出的却偏要写出。有些文章的某些内容看起来似乎是多余的,而这些往往正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有着深刻的含义。②似应写出的却有意略去不写。文章的某些内容如果写出来,文章会显得更完整,更连贯,但作者却把它略去不写了,这也常是作者的有意安排。③一般应这样写却那样写等。

诚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我们具备了一颗敏锐的脑,一双智慧的眼,阅读的世界也就呈现为异彩纷呈的世界了。

猜你喜欢
段落意识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