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铜锤花脸的表演风格

2016-05-30 16:44李鹏达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发展

李鹏达

摘 要:京剧花脸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渐演变而来的,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演员用各种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它特点。京剧花脸是其它角色不能替代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京剧花脸一般分为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铜锤花脸一般以唱功为主。较为明显的如《探阴山》、《二进宫》等剧目都是以唱功为主的大戏。而众所周知的裘盛戎先生创立的裘派艺术就是铜锤花脸中的佼佼者,从而也有十净九裘之说。架子花脸一般以做工为主,其代表则是袁世海先生所创立的袁派艺术。代表剧目有《盗御马》《九江口》等。本文通过对铜锤花脸的角色由来、人物外貌特征、声腔风格流变以及铜锤花脸与架子花脸的风格对比这几方面的探讨,对铜锤的表演风格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概括。从而更为深刻的理解铜锤花脸乃至全京剧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途。

关键词:正净;戏曲花脸;外貌特征;发展

一、铜锤花脸角色由来

“铜锤花脸”,有时也简称为“铜锤”。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偏重唱工,因《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抱着铜锤而得名。后泛称偏重唱功的花脸角色为铜锤花脸。

铜锤花脸最早的是19世纪初的“何(桂山)派”铜锤花脸。然而铜锤花脸的名称来源于徐延昭这个角色。徐延昭是明代故事戏<龙凤阁>中的年迈老臣,他手中抱着一柄可以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铜锤,在剧中有高难度的大段唱腔,是唱工花脸的代表角色,所以人们就把善于演唱的花脸角色叫做铜锤花脸了。

二、铜锤花脸主要角色

铜锤花脸又称正净、大花脸、唱工花脸、铜锤和黑头。正净还有好几种名称,一种叫大面,就是大花面的简称,又叫大花脸。唱工花脸还有两个专门名称,一个叫铜锤,还有一个叫黑头。铜锤和黑头的称呼来自京剧人物徐延昭和包公。因为,京剧里有一出戏叫《二进宫》,戏里的花脸叫徐彦昭,他是典型的唱工花脸,手里拿一柄铜锤,所以,人们就把铜锤作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了。黑头是怎么来的呢?京剧里有很多包公戏,例如,现在人们常见的《打龙袍》、《赤桑镇》、《铡美案》等等。这些戏里的包公(包拯)都勾着黑脸,这黑色脸谱,在京剧里又叫黑净,又叫黑头,包公戏都是唱工戏,都以唱工繁重见长,因此,黑头也就成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了。除了上边说的包公戏和《二进宫》这样的戏以外,像《草桥关》里的铫期、《白良关》里的尉迟恭、《牧虎关》里的高旺,还有《大回朝》里的闻太师等,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花脸戏,都属于所谓正净的范畴。

三、铜锤花脸人物外貌特征

(一)肖像

铜锤花脸也画有各式脸谱,但戴的胡子多是不露出口部的满髯。扮演的人物有《将相和》的廉颇、铡美案》的包拯等,他们大多是朝廷重臣,因而,以气度恢宏、为人正直是其造型上的特点。

(二)言语

铜锤花脸就其戏剧表现形式而言,在念白时,大多使用韵白。而就其表演当中的内容而言,其或领袖型或朝廷忠臣的身份往往受到很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自身素养。在表演过程中,其人物往往遵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规范,言语谨慎、注重礼节、注重遵守伦理纲常。

(三)行为

他们的动作较少而唱段很多,在表演上也没有架子花脸那样夸张的表情和身段,铜锤花脸由于往往是领袖型的人物,他们往往是以统治阶级的道德规范标准出现的,因此,在行为方面,他们往往是比较理智、节制、行事谨慎,是中国式的。

(四)性格

铜锤花脸在传统剧目中表现王侯将相、王公贵族等人物者居多,人物有文有舞有思想有内涵,往往这些人物具有高贵的身份,威严的、公正正直的性格。

四、铜锤花脸与架子花脸区别

架子花脸铜锤唱。

铜锤花脸也就是唱工花脸,扮演的多是朝中重臣,如包公、姚期等,这类人物一般端庄、稳重,刚直不阿。与架子花脸相比,他们的动作较少而唱段很多,在表演上也没有架子花脸那样夸张的表情和身段,念白时,大多使用韵白。铜锤花脸也画有各式脸谱,戴的胡子多是不露出口部的满髯。铜锤花脸一般以唱功为主。比如《探阴山》、《二进宫》等剧目都是以唱功为主的大戏。众所周知的裘盛戎先生创立的裘派艺术就是铜锤花脸中的佼佼者,有十净九裘之说。

相对于唱的铜锤花脸,架子花脸则更多以做工、打架、念白、表演为主,它是传统京剧中净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的人物性格除刚强、勇猛、鲁莽之外,还有纯真、诙谐之气,是力与勇的化身。这类人物比较典型的有张飞、李逵、钟馗、孟良等等。架子花脸一般以做工为主,同时架子花脸对演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仅做功要好,而且嗓音也要出色。其代表是袁世海先生所创立的袁派艺术。代表剧目有《盗御马》《九江口》等。

五、铜锤花脸的声腔风格流变

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先生曾经把二百年京剧发展史上的唱工花臉归纳为五个发展阶段,即:"四山"、"四刘"、"李裘讷董"、"金郝王马"、"三奎一裘"。一共是二十位艺术大家。

早期京剧铜锤花脸行当的演唱风格拙朴粗豪,以宏大气势取胜。而在生、旦两行的演唱风格先后由简净刚劲向婉转细腻转变后,铜锤行中裘桂仙的演唱也开始向富有韵味的方向发展,但他的个人造诣未能引起铜锤声腔风格的整体转变。并按照唱工特点分为"宏厚凝重"、"高亮玲珑"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发展到金少山时期开始融合交织,渐次向"悦耳多姿"、"移情多彩"的方向演变。

而到了裘盛戎时期,这一变化才最终得以完成,从而不仅形成了著名的裘派花脸艺术,推演到20世纪80年代,几乎在整个京剧界的唱工花脸中实现了"十净九裘"的局面。

因此,裘盛戎的演唱艺术,可以说终结了20世纪以前所有的京剧花脸声腔艺术的探索,同时也开启了21世纪一脉风气之先。说裘盛戎先生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实有所征。

戏曲是中华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一颗明珠。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艺术传承,中国戏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范式,在人类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不仅代表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达到的文明高度,也彰显着中国人民伟大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想象的精神魅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继承这一笔优秀的文化遗产。当代戏曲人不辱使命奋发有为,不断与时俱进推动戏曲发展,形成了出人才、出作品、走正路和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并举共荣的发展格局。尽管我们面临着时代发展转型、文化多样多元、艺术欣赏变革变迁的严峻的全面的挑战,但是,戏曲的传承发展依然是时代之需、民族之要、文化之求、人民之盼。

参考文献

[1]王建男 京剧铜锤花脸的声腔风格流变新世纪剧坛 2015-04-01

[2]陶祥锡 京剧花脸表演简说 戏剧之家 2015-12-23

[3]柴洪生 论戏曲花脸的表演 大众文艺 2013-03-15

[4]吴鹏 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2-25期刊

[5]刘利民 论如何抓住京剧花脸的人物特征 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 2016-01-10

[6]常立胜 谈京剧流派艺术 戏曲艺术 2011-05-15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