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构建企业大学

2016-05-30 20:32林宇江银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资源整合人才培养

林宇 江银

摘 要:本文针对企业大学普遍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其建设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并对企业大学的发展趋势和构建过程中须面对的矛盾展开分析,归纳了企业大学建设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企业大学的构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企业大学;人才培养; 资源整合;核心价值

企业大学(Corporate/Company University)是企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企业员工的经营管理、专业技巧、综合素质等技术技能。其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企业”,具有商业机构的性质,另一方面是“大学”,具有教育机构的特性,是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汇聚,具备多样化的职能,创造多种形式的价值,成为企业影响力的有力延伸。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大学仍不成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存在诸多问题:

一、常见问题

(一)定位模糊

企业大学,“大学”是核心。而目前国内多数企业,仍未实现传统培训中心向功能化企业大学的真正转型,主要精力仍停留在基础设施和组织形式的建设上,没有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缺乏大学的“魂”,还处在企业大学的起步阶段。

(二)积累不足

企业大学的建设离不开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学员资源等要素的积累,在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方面,许多企业大学仍存在明显不足。教师资源由外部培训师和内部培训师构成,外部培训师在知识构成、授课技巧、前沿技术等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授课内容时常与企业实际需要脱节,学难以致用;内部培训师能准确把握学员需要,但往往就事论事,在知识的深度、广度、新度上存在不足,而且在时间上无法兼顾生产工作和教学培训,能为企业大学贡献的精力有限。

同样,课程资源也存在外部引进和自行开发两种选择,基础性、通用性的课程可以直接选用社会上现有的成熟资源,但无法构成企业大学的核心内涵。只有针对企业需要开发的专业课程,才有竞争价值,但大多数企业缺乏系统化、前瞻化的课程构建理念,只是满足当下的培训需要,造成课程开发零碎化,时效性短,难以满足企业大学的长期需要。

(三)投资收益权衡

企业作为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任何举措都要考虑投资和收益,构建企业大学也不例外。企业大学作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其收益效果必须通过人来体现,而人的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具有长期性、隐蔽性的特点,给企业带来效益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难以在短期内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无法简单地计算投资与收益比。因此,在企业大学的建设中,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过分重视收益,或完全不计投资。无论哪种情况,都阻碍了企业大学的健康发展。

二、趋势展望

尽管存在诸多局限,但企业大学的探索与变革,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其前景依然广阔。

(一)数量继续上升

目前,国内企业大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参照国外经验,在大型公司中,国际500强企业80%拥有内设的企业大学;小型公司中,英国50人左右的中小企业普遍设立了企业大学。虽然国内外情况有别,但仍可作为国内企业参考的标准。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我国企业大学的数量仍在持续增加,由此可见,企业大学还将持续发展,其数量远未达到峰值。

(二)远程教学比重增大

与传统面对面的授课相比,信息化远程教学具有灵活性强、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在企业大学课程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国外很多企业大学就纯粹以网络学院的形式存在,用技术手段消除时间空间上的障碍,让所有学员通过网络学习互动。这也是国内企业大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网络设施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远程教学的方式更加自由多变,呈现出实时化、互动化的特点,在网络大学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多元化发展

企业大学的初级阶段只是培训中心的简单升级,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满足于此,参照国外经验,企业大学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局限于技术技能培训,而是通过实践企业战略体现价值,发展成为企业乃至行业智库;不局限于内部资源,与高等学院、顾问公司合作,与客户、商业伙伴合作,促进多方沟通交流,构建利益“共赢圈”。

三、发展思路

(一)明确定位

作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大学最初或者说最基本的目标,应该是为企业自身服务: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愿景规划,丰富企业培养人才的手段,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再增值,是企业大学责无旁贷的使命。

与传统培训中心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大学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阶段,站在战略分析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分析当下人力资源发展瓶颈,优化人才储备,推动企业规划的实施,成为战略支撑者和规划执行者。

(二)优化资源

优秀的教师资源是构建企业大学的中坚力量,而积极培养内部师资是企业大学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流的内训师必须具备实践经验、教学技巧和前沿视野,继要投身教学工作,又不能长期脱离生产一线,对于这类复合型人才,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才往内训师通道发展,从而打造有竞争力的核心师资。同时,引入外部优秀资源,比如高等学院、培训机构的专业培训师,学习他们的长处,吸取经验,拓展视野。

在课程资源的积累上,也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重点岗位的提升需求,自主开发有针对性的核心課程,并根据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完善,同时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将企业最新的思路通过培训及时传达到一线员工。课程的开发和积累应满足上述条件,才能有效构建核心课程资源,符合企业大学长期发展的需要。

(三)创造价值

企业大学不仅要成为培训核心,还要成为赢利核心,通过提升人的价值,化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化矛盾,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解决工作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直接利润;同时,以企业战略规划为立足点,适应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变化,完善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等理念,构建企业文化核心,推动企业改革升华,创造长远价值。

企业大学作为新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与困境,但作为现代企业深化发展、自我升华的必要工具,在未来企业的发展道路上,必将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通过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适应中国特色社会环境的自有特点,明确核心定位,优化内外部资源,创造价值利润,助力中国企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贻文,李芬香,廖渐帆. 企业大学如何建构.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05).

[2] 鞠伟. 如何建成一流企业大学.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24).

[3]曹洁. 新形势下的企业大学建设的思考. 科技展望,2015(02).

作者简介:林宇(1982~),男,籍贯福建福州,工学硕士,电力工程师,国家电网优秀专家人才后备,任职于国网福建管培中心,从事信息化及科技创新工作。

单位:国网福建管培中心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资源整合人才培养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与价值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