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的现状及发展

2016-05-30 08:35杨武剑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条文规范标准

摘 要:建筑给排水标准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体系,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建筑给水排水专业涵盖的内容,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了建筑给水排水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提出了相关规范使用中的问题,技术热点,并展望了建筑给水排水的发展趋势,通过相应方法呼吁更多的从事到这项工作人共同促进建筑给水排水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字:建筑给排水;现状;发展趋势;健康发展

1.建筑给水排水学会现状及问题:

建筑给水排水学会将在建设部代表给水排水专业的利益,参与规范制定、产值分配、优秀设计项目评选等工作。这对推动建筑给水排水专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建筑给水排水几本常用的规范对设计的指导意义和法律地位是勿庸置疑的,但使用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关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自2003年9月1日实施以来,遇到的主要许多问题,例如一些条文是本专业无法执行的,有的甚至是强制性条文。这些条文的规定,在设计中都是由建筑专业确定的,应该写在建筑专业执行的规范条文中,写在给水排水专业的条文中,给水排水设计人员无法执行,只能起到提醒建筑专业的作用。因此,本专业的规范编制,应注意和其他专业规范的衔接,应由规范管理及发布部门统筹协调,而不应让设计人员无所适从,甚至引起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矛盾。并且关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姜文源曾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提出了四点意见:①关于强制性条文方面的问题;②和现行相关规范的矛盾;③条文的难操作性;④条文表述不够严谨。

术内涵。消防系统有消火栓系统,湿式、干式、预作用、重复启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细水雾灭火系统,泡沫一水喷淋联用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水炮灭火系统,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CO2灭火系统,各种洁净气灭火系统(烟烙烬、七氟丙烷、三氟甲烷、隋性气体??)等以及手提灭火器的计算及设置。

从建筑小区来说,大的建筑小区其建筑面积超过100万㎡,数万人居住,其给水、排水、中水、热水、直饮水及消防供水等的工程内容已涵盖了小城镇从水源、取水、输水、给水处理、中水处理、污水处理等。

2.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热点问题:

2.1建筑给水:

(1)无负压给水设备的优缺点及使用条件,是否允许设置的争论。 优点:节能、占地面积小、减少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缺点:要求进户管按设计秒流量设置,可能会对市政干管供水能力产生影响。北京市就为是否限制在20万m2以上建筑使用无负压供水设备展开过讨论。

变频给水设备的优化问题(节能问题)。

(2)新型管材的技术经济比较及适用性研究。

(3)新型管材的技术经济比较及适用性研究。

(4)高层、超高层建筑竖向分区的优化问题。 (5)管道直饮水问题(小区)。

2.2热水系统:

(1)热泵系统的使用,节能的概念,热泵与储水设备的配置平衡,冷热水压的平衡,与传统供热设备的比较。 (2)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大面积推广及使用。 (3)太阳能热水系统和热泵系统联合供水。 (4)伴热电缆的使用,对热水循环回水系统影响,经济技术比较。 (5)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比较。 (6)液化天燃气(LNG)项目对热源选用的影响。

2.3排水系统:

(1)建筑排水系統允许的最大流量;(2)地漏的设置与防水封干涸;(3)吸气阀的产品标准与应用;(4)防止水封破坏的措施;(5)排水管材使用;(6)防事故溢水;(7)雨水排水与利用;(8)压力排水与真空排水技术运用;(9)同层排水技术;(10)厨房排水隔油器与新产品的开发。

2.4消防系统:

(1)新系统新概念的出现,如注氮控氧防火系统和大空间智能型主动灭火系统,性能化设计概念的提出及工程实践。

(2)消防系统将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主。

(3)国家规范体系不断健全,地方规范对国家规范的补充、完善作用日益明显。

3.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的发展探讨:

为了使行业技术和产品标准、规范健康发展,建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对标准的编制要全面布局,统一规划;能在一部标准中包括的内容,就不要编第二部标准;

(2)根据行业归属,把好标准的审批关;前面谈到的国家标准,行业、协会标准及地方标准等标准层次,每个层次还有许多不同部门审批,也是造成目前标准混乱的原因之一;

(3)加强标准体系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从事标准编制的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标准体系方面的培训,从事技术标准编制的人员大都不在生产第一线,导致编制的技术标准内容片面,不能反映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影响标准的修编速度;产品标准大都由企业人员起草,对编制标准的知识和行业情况了解更少,很难编制出好的产品标准。

总之,所谓教学与设计科研有机结合,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从事建筑设计的单位为从事建筑给排水的教学提供经费和选题支持,或者设计单位和高校强强联合向国家申请相关课题,共同培养研究生。这样,一方面可使设计单位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有了科研依据;另一方面,有了选题和经费,选择建筑给水排水研究方向的学生增多,从事建筑给水排水教学的教授们的地位也会逐渐提高,科研成果会越来越多。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也能对建筑给水排水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有益于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春雁.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的发展探讨;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61;

[2]黄玉珠,王峰.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应用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0;

[3]王峰.建筑给水排水现状及发展趋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641;

[4]关兴旺,张彬.关于促进建筑给水排水健康发展的思考; [5]黄晓家.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9;衡阳.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421001.建筑给水排水“四节”理念与技术研究

作者简介:杨武剑,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79、2、19

猜你喜欢
条文规范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条文修正前后对照表(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来稿规范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对《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条文修改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