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教育信息化经验向全国推广

2016-05-30 10:48罗剑辉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1期
关键词:南海区南海信息化

罗剑辉

2015年12月12日,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在佛山市南海区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佛山市副市长麦洁华、南海区区长郑灿儒等领导出席,全国各省教育代表团观摩学习南海教育“互联网+”实践,探讨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方向。自1999年开始,南海率先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开展探索,十多年来全面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开播“朝阳学堂”,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前全区208所中小学、1.4万名教师、30万名学生“网”入“云”中。2015年南海区荣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特别实践奖”。

夯实信息化基础工程,提升应用能力。

一是再造信息化应用大动脉、加强泛在学习环境建设。自2011年开始,不断对南海教育城域网优化升级,先后实施“宽带教育工程”、网络双百计划(100%学校100兆以上光纤接入)、“校校通网络提速工程”。目前,区内学校接入光纤全面达100-500兆不等带宽,城域网外网出口达4G,4G移动网络信号逐步实现全区学校覆盖,为移动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实施教育大数据工程、助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初步建成包括教育资源、行政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幼教、职教在内的六大数据中心,并汇聚于“南教云”“朝阳学堂”“学前教育网”三大平台,初步实现海量数据的快捷汇聚、发掘与共享,助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自2000年起,区教育局率先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設,163项常规管理业务全部网上运行,通过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做到了统一数据标准和教育状态数据实时在线,实现了教育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和个性化。

三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进区域教育绿色发展。以推进教育发展状态公布制度、教育质量绿色评价制度、学生发展评价制度为抓手,从区级、学校、学生个体三个不同层面,建立各有侧重、互相支撑、有机统一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信息化成果的应用,促进教与学变革 。

一是有效弥补基础教育短板。教育信息化引发课程变革,目前全区新型数字资源、电子教材实现高中小全学段覆盖;本土微课资源已达3千多节;视频资源达1万多小时。南海课堂教学正逐步由知识获取向知识深化、知识创建高阶思维培养阶段发展,正有效弥补基础教育短板。

二是颠覆性改变教学流程。以灵动课堂(翻转课堂)、名师微课堂、智能课堂(电子书包)、智趣课堂(动漫创客)为牵引,正深刻改变南海课堂教学业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因材施教、翻转教学等理念成为现实。

三是逐步形成新学习方式。在线作业、在线纠错、灵动课堂、云盘分享、项目学习、创客学习等正逐步成为大群体学生以IT为认知工具的新学习方式。

四是改变学校传统评价模式。学生发展性评价、基于评价的学科学习正颠覆性地改变学校传统评价模式。目前学生综合素质在线评价正逐步走进学校、走进家庭。12所试点小学向家长发送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电子报告书已累计达10多万份。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南海区南海信息化
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党建主题读书驿站
北海北、南海南
月“睹”教育信息化
What Do These People Do?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
佛山市南海区远山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南海的虎斑贝
南海随笔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