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阅读与情境体验相结合的写作教学

2016-05-30 00:11赵雪芹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1期
关键词:牛肉丸家常菜烤肉

赵雪芹

教师利用网络媒体,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序指导,利用学校实施“阅览室阅读课”,课后通过网络建立自由阅读空间,延伸课内所学,尝试将初中语文课本名著导读、与课文相关的名家作品、与单元和综合性学习相关的主题阅读进行结合,并按序列推进,从而推动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写作。通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设计出以网络为支撑的初中语文写作学习系统的框架,通过阅读创设情境,整体感知,网上冲浪,自主写作,交互对话,迁移拓展等,让学生互动写作,笔耕不辍,学有所获,符合网络时代开放性、互动性、个性化的特点。我进行的《舌尖上的家常菜》写作教学系列利用网络媒体平台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让写作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一、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我利用五一假期时间,向学生推荐了梁实秋先生的《人间有味是清欢》、赵珩的《老饕漫笔》、汪曾祺的《汪曾祺谈吃》书目,并让学生网上查找名家名人谈饮食的文章,摘抄300字,并写100字以上的点评(要写清作者与出处或网页链接)。

这样通过广泛阅读(包括网络搜索),让学生对名家谈美食类文章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习与赏析优美的描写饮食的文字,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也能照顾他们阅读的差异性,方便他们有方向地浏览自己喜爱的各种网页,为他们接下来的写作系列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样例。同时,学生在班级的学习Q群上共享自己的阅读摘抄和点评作业,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如吴梓桦同学摘抄汪曾祺的《汪曾祺谈吃》:

北京烤肉是在“炙子”上烤的。“炙子”是一根一根铁条钉成的圆板,下面烧着大块的劈材,松木或果木。羊肉切成薄片(也有烤牛肉的,少),由堂倌在大碗里拌好佐料——酱油,香油,料酒,大量的香菜,加一点水,交给顾客,由顾客用长筷子平摊在炙子上烤。“炙子”的铁条之间有小缝,下面的柴烟火气可以从缝隙中透上来,不但整个“炙子”受火均匀,而且使烤着的肉带柴木清香;上面的汤卤肉屑又可填入缝中,增加了烤炙的焦香。过去吃烤肉都是自己烤。因为炙子颇高,只能站着烤,或一只脚踩在长凳上。大火烤着,外面的衣裳穿不住,大都脱得只穿一件衬衫。足鄧长凳,解衣磅礴,一边大口地吃肉,一边喝白酒,很有点剽悍豪霸之气。满屋子都是烤炙的肉香,这气氛就能使人增加三分胃口。平常食量,吃一斤烤肉,问题不大。吃斤半,二斤,二斤半的,有的是。自己烤,嫩一点,焦一点,可以随意。而且烤本身就是个乐趣。

点评:这是作者描写北京烤肉的选段。作者从烤肉的选材、做法写起,视觉、味觉、嗅觉多方面入手,全面地描写了烤肉的香气扑鼻。还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以描绘顾客烤肉的场景,侧面烘托出烤肉的美味、烤肉的乐趣,手法高超,引人入胜却又不失自然。

二、 参与活动,形成记录

在阅读课上,老师指引学生小组内互相阅读其他同学摘抄的文章和点评,再次感受饮食文化的文字美,同时利用小组合作,互相评价,选出好的作品,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大家都跃跃欲试,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

五一期间,我让学生与家人合作或自己准备一个拿手的或最喜欢的家常菜,并拍摄两张以上的照片(可以是煮菜前、中、后的过程,其中一张是做好的成品),然后结合做菜的过程,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介绍煮家常菜的步骤和方法、注意事项等,从而学会条理清晰地记叙一个制作家常菜的过程。

对于这个活动,学生们都觉得兴趣盎然,热烈参与。如郭泳心同学家的煎蛋角,首先要准备好材料:将蛋打好成浆,然后切好肉碎与豆角粒备用;然后把豆角肉碎放在有油的锅里,慢火煮至八分熟后,就将预先准备的蛋浆倒了一些到锅里,与肉馅混在一起煎;最后,还要下一点盐与味精,这样一道美味可口的“豆角肉碎蛋角”就完成了。

看着两个班学生那几十个琳琅满目的美味的家常菜分享,以及那一篇篇叙述家常菜做法的文章,迥异与平时那些卖弄语言技巧而稍嫌华而不实的文章,这种贴地气的情境体验作文,更能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更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课堂交流,指导写作

在作文指导课上,老师先是展示名家谈饮食的文段,指导学生从人的五种感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分析点评,从而感受并描写菜肴的色、香、味、形。接下来,播放“舌尖上的牛肉丸”的视频,续写“热腾腾的牛肉丸火锅开锅了……”,要求: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方面构思。看着视频中那牛肉丸带给人的极致的味蕾上的感觉,学生们下笔如有神助,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

(一)

热腾腾的牛肉丸开锅了,遇上清汤的牛肉丸,变成轻盈的小球,浮在水面上。等它变成土灰色,便可以吃了。夹起一粒,配上特制的沙茶酱,一口咬下去,鲜嫩的肉汁立马划入你的喉咙,牛肉丸弹力犹如弹簧,弹开你的牙齿,直蹿上舌头,滋润着你的口腔……让你感觉美不可言。

(二)

一颗颗褐色的丸子,静静地躺在碟子中,轻轻一拨,就像欢快的小孩跳入水中,锅中的水“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袅袅的白气向四处散发着牛肉丸的鲜香,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一个,把它放在鲜红的辣酱中滚一滚,转一转,慢慢地送入口中——舌尖上的味蕾马上开始了舞蹈!外面的辣酱在口中化开,牛肉丸的细嫩幼滑味便从舌尖渗出,鲜味、辣味及牛肉的劲道配合得天衣无缝,实在妙不可言。

四、下笔成文,评讲反馈

上课时,学生的片段文章生成了,我便让他们互评自己的文章,谈谈优势和不足的地方,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大家的互评分享中,很多疑难便迎刃而解。我适时引导学生,回家与家人聊一聊,共同回忆并认真记录家常菜的幕后花絮:(1)和这道菜相关的人、事件;(2)记忆中是否有同样的味道,当时的心情;(3)什么情况下吃到的,当时的人物有什么特别的语言、动作、心理等;(4)这个味道能让你联想到什么。

从舌尖上的家常菜中学写作,领悟到“生活小事可入文,平平淡淡显真味,衣食住行也寄情”的道理。《舌尖上的家常菜》这个课例,通过网络阅读与情境体验,教师注重写作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强调将一次写作教学活动过程化和序列化,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指导,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全程参与和多形式投入,突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体验、记录、展示、交流、反思、修改与循环式提升,从而改变了“一道题目布置——一节课时间完成——一位老师批改——一个分数终结”的写作教学形式,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体验、感悟与积累放在写作学习的首位,将教师的写作指导融汇贯穿于学生学习写作的每一步进程中,将学生循序渐进的提高写作能力作为写作教学的合理目标,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契合写作学习的心理认知学过程。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牛肉丸家常菜烤肉
烤肉上的头发
家常菜难做
家常菜难做
汕头牛肉丸
潮汕美食牛肉丸
一道家常菜血管好过冬
爱上酸奶
烤肉自助
我爱牛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