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教育理念下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策略

2016-05-30 06:00熊丽丽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1期
关键词:漫画作文探究

熊丽丽

经走访交谈,笔者与大多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感同身受:学生的作文或言之无物,犹如无米之炊;或言之空洞,味如嚼蜡;或文章枯燥,毫无生气……正如骆冬青评价2014年高考江苏考生的文章,说:写作格式“三段论”,文章千篇一律,整个感觉很恐怖。可见,题材枯竭、文体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

笔者曾对自己任教的两个平行班98个学生做过调查,喜欢作文的仅有15人,占15.3%;无所谓喜欢的23人,占23.5%;害怕作文的竟有60人,占61.2%。分析调查表明:学生惧怕作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其一是无话可说、无材可写,这主要归结于学生平时没有留意观察生活,没有体验的经历,缺少写作素材的积累;其二是奉命写作、没有兴趣,学生都是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老师说学生写,没有头绪,更不可能文思泉涌;其三是作文评价单一,导致学生不愿写,更不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適应新时期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应当大力创建可持续发展教育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注重学思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适宜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同时还提出要注重知行统一,要引领学生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发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这也就是说,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整合,让学生从课外活动中去体验、去探究、去思考、去挖掘广阔的生活素材,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可持续作文能力。

马斯洛提出:从作文教学来看,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感到有写作的需要,使学生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非写出来不可。写的前提是言语与素材的积累。我们尝试从语言的积累、写作素材的收集、模式构建的创新、展示方式的多元化等方面着手,激发写作动机,也必能提高学生可持续作文能力。

一、语言素材积累创新:从课内走向课外

研究表明:积累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方法越丰富,写作起来就越容易,作文才不会出现语言的断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针对学生“无话可说,无材可用”才致使恐惧作文的根本源头,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加强言语积累。比如组建文学社团、组织学生参加读书分享活动、组织社会-文化的专题实践活动等都是拓宽学生语言积累的必要途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整合生活资源, 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在精神愉悦中,与同学及时分享生活中的感受、看法,分享阅读中的心得体会等,都是拓宽学生素材的良策,都能为写作做好充足的铺垫,这是提升学生可持续写作能力的首要策略。

二、教学方法手段创新:从课前走向课中

通过开展“同课异构”实践及“异课同题”模式的研究,针对类型不同的作文课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较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我们更侧重作文教学前的课前探究。作文课前提出核心问题让学生先查阅资料、搜集分类整理;作文课堂教学中则主要注重方法的创新,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倡导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从分析中得出结论,并准确描述出来。同时,在搜集资料中,鼓励小组合作完成,让学生在同伴互助中提高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及合作沟通能力。

如在教学漫画写作课《疤头汤尼》时:通过“观察漫画-说话-写话”,以说促写,有效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可持续作文能力。首先布置学生分小组合作搜集台湾漫画家几米的生平、性格特点、作品种类、作品特点四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搜集资料并探究分析材料的目的是有利于学生走进作者作品深处。学生通过课前小组合作,搜集几米的生平资料,发现几米的作品随着人生转折在变化,特别是在他患重病前后。患病前,他的漫画作品比较轻松快乐,患病后则比较沉郁、富含哲理。通过课前的材料整理、归类,同伴的讨论、探究,为作文教学课做好充足的准备。课上,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幅漫画,分小组讨论练习说话:这个男孩就是疤头汤尼,他在干什么?请你们留心观察疤头汤尼的眼神,你想到什么?通过观察方法的迁移,引领学生用眼睛读懂图意,用心想象图画背后的故事。接着再问:你认为疤头汤尼会在什么情况下最害羞呢?请四人小组从漫画图2-9中找出。这样就直奔重点。接着再安排四人小组合作编写,我说: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汤尼会想什么?说什么?通过合作,让学生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同时请各小组的代表拿画册上来汇报编说的故事。同时,我还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疤头汤尼因为害羞,他失去了童年的欢乐,请大家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融化疤头汤尼心头的积雪呢?让学生绘制卡片,写上温暖的语言赠送;介绍自己的朋友给他认识;主动邀请对方一起玩游戏;一起上学、放学……通过问题场景的预设,让学生充分想办法去帮助汤尼扬起自信的风帆,走出狭小的天地,让疤头汤尼从自卑走向自信,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则设计探究性作业来深化主题:疤头汤尼不仅仅存在于几米的漫画中,可能还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我们也要勇敢地走出自我,笑对生活。布置课外探究漫画作业“疤头汤尼的新生活……”并配上文字。期待你们的漫画像几米一样能给人们心灵的慰藉。

唯有教学手段推陈出新、创设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机会去观察、去体验感悟、去面对画中故事,从而走向实际生活,方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写作能力的核心策略。

三、 教学评价方式革新:从单一走向多元

我们知道:评价的目的是不断改进学生学习的状况及教师教学的情况,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当前,写作评价单一化,除老师给题目、给材料,学生按要求去写外,写作成果的评判者也仅仅是老师。若能开放时空,采取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评、专家点评的形式,学生自由选题、自由表达、自由评价,让学生自觉成为评价主体,就会大大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例如:我在博客中开设了“阳光家园”网络写作平台,学生可以自由表达、畅所欲言,把自己的作品上传至阳光家园网络中,通过多元评价,通过个人前期与后期的作文水平的差异对比,让学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从而激励学生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走入可持续发展成长的快车道。

教育是人与人的心灵交流。教师只有平时注意整合社会、环境和文化等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树立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的观念,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素养与作文教学能力素养的整合提升,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猜你喜欢
漫画作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