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体验·综合感受·人文熏

2016-05-30 06:00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1期
关键词:青蛙创造力人文

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要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创造是情感外化的特征,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外显化。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了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的一种表现。

一、通过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中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和声、音色、曲式、情绪、风格都能让学生感受美,教师在指导时,除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随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觉充分调动起来,重视各种手段的参与,发挥综合教育功能。教学《小青蛙找家》(人教版)一歌时,在枯燥的节奏教学环节中,我依次设计了一组问题:“小青蛙出去玩耍的心情怎样?玩累时的表现怎样?当它走丢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它去问路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青蛙终于回到家时感受如何?”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不难说出“快乐的、害怕的、焦急的、兴奋的”等心理活动。我随即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情感来练习“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的节奏,此时学生的情感伴随着他们内心的心理体验自然地流露出来,仿佛就是一只只自由快乐奔放的小青蛙,节奏美感的练习伴随着生动的情感体验水到渠成。

教授《小鸟,小鸟》这首歌曲,我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森林的画面,配以悦耳的鸟鸣,营造一个与音乐相符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扮演角色随音乐在“森林”中即兴表演。有的学生扮演小鸟,随旋律在天空自由飞翔、唱歌;有的学生张开小手表示花儿盛开;有的学生扮成小树在微风中摇曳。他们边听边舞,边歌边蹈,完全融入到音乐美境之中,用一幅幅流动的可以感受的画面展现了审美体验。

二、通过综合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在唱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听赏音乐,感受情绪的对比。参与小组讨论、合作设计节拍节奏形式,创编伴奏方式及歌唱表演等都是重要的体验过程。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即兴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或片断,用打击乐伴奏,随着音乐即兴律动,音乐表演和舞蹈动作,听音乐画图谱等等,这都是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体验形式。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反复的充满兴趣的演唱过程中,才能获得对音乐自主的感受、理解和表现。

兴趣与好奇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动力。我在教学歌曲《摇篮曲》时,首先采用摇篮游戏导入的方式,通过故事充分调动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然后引导学生配合录音听赏音乐,再利用参与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即兴表演。自主地探究摇篮曲这种温柔发自内心的感受,通过三首中外不同的《摇篮曲》感受各自丰富的音色及表现手段,力求达到异曲同工、各臻其妙的教学境界。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多种对比与体验的形式,使母亲关爱学生的情景再现,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音乐形象的综合感受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并在探索学习的基础上,扩大了知识范围,自主地表现了音乐,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激情。

我在七年級举办了一个题为“音乐大会”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很丰富,涉及很多课堂以外的准备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去组织、安排,这是一个开发学生潜能的极好机会。我因势利导,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参与、感受,结果学生们给我带来了一个个美妙的惊喜。我也进一步感受到了他们内心蕴藏着无穷的动态生成的创造力。

三、通过人文熏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课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教师更应有强烈的人文意识,不仅要充分挖掘,而且要用这种人文内涵感染熏陶学生,学生才会有想象力与创造力。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主要阐述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乡情、亲情、友情、别情,每一首歌都流露出浓浓的人情与充满关爱的心情。我教学《故乡的亲人》《常回家看看》《送别》等歌曲时,结合课件让学生看录像,学生看得动情。再让学生听名人名曲,让学生听得动心。我亲自演绎动人的亲情曲,学生格外入神。不知不觉中,竟有学生潸然泪下。这是人文课堂的震撼,有了这种震撼,学生才会动态生成创造的火花,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如果我们将音乐课只上成一种技能技巧课,而放弃了它人文熏陶的功能,这与新课标编写者的初衷也是相违背的。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青蛙创造力人文
人文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人文绍兴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