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2016-05-30 06:00李丽儿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1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克罗体态

李丽儿

体态律动是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所创的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体态律动强调的是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它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体态律动是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化为感受和认知。体态律动的教学过程是以声音感觉和肌肉感觉合成的印象为基础,然后不断加强音乐、听觉、动觉、情感和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体态律动可以对多种感官提供强有力地影响和刺激,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从而能够更快地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体态律动教育存在着广泛而巨大的潜力,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应能广泛地运用到我们的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

一、 以达尔克罗兹的理论为指导改变目前的教育状况

瑞士音乐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一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建立了一整套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其理论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达尔克罗兹之所以反对把音乐的听觉训练当成纯粹的知觉训练,就在于他知道倘若学生在长期的强制性恐惧中接受听觉训练,却从未用身体体会音乐的律动,从未用心灵领会过音乐的情感,那么学生就会被训练成“具有敏锐听觉,却对音乐麻木不仁的人”,音乐课也就变得黯淡无光。所以,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课一定不能仅仅停留在聆听上。达尔克罗兹的教育观念是注重体验和发现,强调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人体本身就是乐器。我们可以通过体态律动发现和感悟,身体运动的节奏韵律与音乐的节奏韵律彼此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而肌体对音乐节奏反应的敏锐程度决定了人对音乐感受的深度。

故教师在课堂音乐活动中应适当地融入律动,通过律动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和内心节奏感,激发其快乐的情绪。让孩子们以身体律动和即兴表演,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进行再创作,提高其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体态律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创编一些符合歌曲节奏和意义的律动,加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当我们遇到比较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内容时,运用体态律动教学就最适合了。如可以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跺脚、拍腿、拍手、捻指)进行节奏组合律动活动。在学唱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力度的音乐语言时,可以让学生随着旋律走一走、跳一跳、动一动、演一演,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他们对舞台的热爱和表现的欲望远远超乎成人的想象。所以我常用律动的形式给孩子们提供表演的机会,把孩子们引入到活动的主题中。如歌曲《悯农》,由于作品是以古诗创编的歌曲,所以我十分注重音乐与文学作品的相互融合。我创设情境,事前摆放好金灿灿的稻穗、锄头和草帽,准备好农民伯伯辛勤耕耘的图片,并配上本课歌曲的课件。当本节课开始,音乐声响起时,我便戴着草帽,拿着稻穗,带着孩子们聆听着歌曲律动走进音乐室,让孩子们感觉仿佛走进了农田里,感受到了农田的气息,并以饱满的精神进入了学习的佳境,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

三、体态律动能够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身体是节奏体验的第一位载体,把节奏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力量,把人体的运动作为音乐节奏的外在表现。通过具有节奏性的律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能够解决结构千变万化的节奏,化难为易。

如教《凤阳花鼓》这类少数民族的歌曲时,首先我运用课件出示有关凤阳花鼓的图片,加以文字说明,介绍凤阳花鼓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气息。这时我再播放具有本课民族特色的视频画面,并让学生也跟着翩翩起舞,在亲身的体验参与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基础上再学习歌曲,能够提高学习的效果。当学生能够跟着录音范唱唱歌时,我问哪一句比较难唱,他们都觉得最后一句比较难唱。我告诉孩子们,其实最后一个乐句就是民歌中的衬词,具有诙谐性,能够增添出歌曲欢乐的气氛。这时我带唱最后一个乐句:得儿飘,得儿飘,得儿飘得儿飘飘铃铛,飘飘飘一飘。然后告诉学生可以在有衬词的部分加上律动,增添歌曲的乐趣。我先让孩子想想有什么动作,有个孩子想到了两只手指动和拍手。我微笑着表扬了她,然后我帮她整理了动作。在第一、二句的“得儿铃铛”处用两只手指好像走路一样往斜上方律动,在“飘一飘”处拍手两下,在第三句“得儿”处用两只手指头往斜上方律动,在“飘”处手拍一下,后两句也是一样的动作,最后的“飘飘飘一飘”处手拍三下。这样的体态律动能够化难为易,提高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的准确性,同时纠正孩子们经常赶拍子的缺点,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效率,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四、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律动教学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模仿教师,要给学生一些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创造力迸发在音乐课堂中,让孩子们体验音乐之美,在美中享受快樂。

如我教歌曲《在农场里》,让学生找出歌曲唱了哪几种小动物并模仿出来,孩子们可爱极了,有的弯下腰扮演笨重的猪,有的曲着腿展开双手扮演鸭子,有的把手放在头上扮演小牛,有的甩着鼻子扮演大象。我还鼓励学生用体态律动的形式随着音乐去展现小动物的各种姿态,学生动作可爱极了。还有歌曲《小动物走路》,我让学生通过对小兔、小鸭、大乌龟、小花猫走路姿势的模仿,以及对小狗、小鸡、大公鸡、小山羊叫声的模仿,生动地表现出小动物可爱的形象。

五、体态律动与音乐游戏完美地结合

将体态律动与音乐游戏完美地结合并引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玩中通过肌肉、眼神等体态律动,调动起身体的各个感官,将动作与音乐结合,使他们多渠道地参与音乐欣赏。

如教《狮王进行曲》时,学生都把教室的灯关掉,还把窗帘布拉上,制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我找了几个孩子扮演狮子,音乐声响起,扮演狮子的同学大摇大摆地听着音乐有节奏地踏着步伐前进,把狮子威风凛凛的神态表现出来,其他同学有节奏地拍凳子配合着。当电脑屏幕出现狮子的吼叫声时,扮演狮子的学生也随着张开嘴巴做出吼叫的动作。我问其他同学:当你们听到吼叫声会怎么样啊?他们立刻捂着耳朵蹲在地上,有点害怕的样子。最后我问学生狮子吼叫了几声,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共叫了五次。我觉得这样的具有趣味性的音乐游戏,能够激发起学生的联想,很容易便把孩子们带入到了作品的情境中。

我们还可以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易于理解的音乐游戏。如歌曲《向前走》是一首节奏变化较多的四拍子的歌曲,不容易学唱。为了降低其难度,我进行了游戏活动。我让学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按照四拍子的韵律,在地面上呈现的线条之间来回走着,但彼此之间不能相碰。开始先选两名学生进行,接着逐渐增加人数。我尝试挑选了比较调皮的学生,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竟然没有发生碰撞,还能够互相谦让,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这次音乐游戏,既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四拍子的儿童歌曲带来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与别人合作的习惯与群体意识。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克罗体态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迟到大王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梧桐树的回忆
克罗历险记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内容分析及其对老年合唱教学的启示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