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脂膜炎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6-06-03 09:51陈曦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肠系膜

陈曦(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肠系膜脂膜炎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

陈曦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P患者的MSCT表现,均行全腹部CT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并按CT诊断标准作出诊断。结果:8例均可见系膜密度增高伴脂肪组织肿块影,6例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2例伴软组织密度结节,增强扫描明显强化。7例见“脂肪环征”,4例见“假包膜征”,2例压迫邻近肠管,2例腹腔内见淋巴结影。结论:MSCT对MP的诊断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本病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肠系膜;脂膜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最早由Jura[1]提出并进行阐述,是系膜脂肪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易与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混淆。现分析8例MP的MS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经腹部MSCT扫描诊断为MP的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49~80岁,平均60.1岁。3例伴有其他疾病,其中1例伴腹主动脉壁间血肿,2例为腹部肿瘤术后。余5例均有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

1.2仪器与方法采用GE Discovery CT 750 HD,扫描参数: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范围150~500 mA,层厚5 mm,螺距0.984。增强扫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欧乃派克(350 mgI/mL),注射总量70~90 mL,生理盐水20~30 mL。扫描范围自膈顶至盆腔。

1.3 CT诊断标准[2]肠系膜根部孤立、边界清晰、高于正常腹膜后脂肪密度的不均匀混杂脂肪密度肿块,围绕但不侵及肠系膜血管,可推移邻近肠襻但不侵犯肠壁,且除外腹腔脏器与腹膜后肿瘤及感染性病变。

2 结果

本组8例中,6例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均可见肠系膜根部及系膜血管周围云雾状或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平扫CT值为- 88~- 48 HU(高于正常腹膜后脂肪组织- 120~- 100 HU),动脉期- 85~- 45 HU,静脉期- 85~- 42 HU,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其中4例可见“假包膜征”(图1)。2例以纤维渗出或肉芽组织为主,伴有软组织密度结节形成(图2,3),病灶边界清晰,平扫CT值为14~25 HU,动脉期36~75 HU;增强扫描后结节明显强化,2例均伴不完整的假包膜形成。未见以脂肪坏死为主型。

7例可见“脂肪环征”(图4)。2例肠系膜血管可见受压、狭窄表现。2例肠系膜及腹膜后可见淋巴结影,直径均<1 cm,增强扫描后呈明显较均匀强化。2例压迫邻近小肠肠管,引起小肠局限性扩张、积液。8例均未见明显囊变及钙化影,且均未经手术证实,3例追踪观察6~10个月,MSCT表现均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MP是系膜脂肪少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率约(1.5~2.0)∶1,多见于45岁以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学者[3]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及基因缺陷有关,有报道认为MP与腹部肿瘤有关,可能肿瘤术后反应影响邻近肠系膜血管血供,亦可能是腹部肿瘤的慢性非特异性反应[2],本组1例胃癌患者半年后复查合并有MP表现。小肠系膜根部是MP最好发部位,偶见于结肠系膜,极少数见于大网膜、腹膜后及胰腺周围。MP在临床上无明显特异性,部分患者有发热、腹痛、腹胀症状,本组5例有腹部不适症状。

MP在病理上主要是以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和纤维化改变为主,通常以上成分呈不同程度混杂存在,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时称MP,以脂肪组织坏死为主时称肠系膜营养不良,以纤维渗出为主时称回缩性肠系膜炎[4]。

3.1 MP的CT表现MP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5],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时,表现为肠系膜根部脂肪密度高于邻近正常系膜脂肪密度,呈“云雾状”或“磨玻璃样”改变,有或无假包膜。假包膜是病变边缘的薄层软组织密度影,为炎症与周围系膜正常脂肪组织的分界,结节状肿块及肠系膜血管周围常常环绕残存正常的脂肪组织,即为“脂肪环”征。以脂肪坏死为主时,表现为系膜根部以脂肪组织为主的肿块影,部分周围可有纤维成分包裹,但病灶密度高低取决于脂肪坏死的程度,脂肪坏死越彻底,CT值越接近于零[6]。以纤维渗出或肉芽组织为主时,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由于肿块压迫及纤维成分浸润,可引起肠系膜血管狭窄、栓塞或远端静脉曲张,甚至可见侧支循环形成,囊变、钙化及淋巴结肿大亦可见。以上3型均可见“脂肪环征”。

3.2 MP的鉴别诊断MP临床症状不典型及复杂的病理学改变,使其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难度。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时最易诊断,但常规腹部窗宽、窗位易漏诊,降低窗宽和放宽窗位可提高MP的检出率;应与肠系膜水肿鉴别,肠系膜水肿是多种疾病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由血管内液体外渗引起,常表现云雾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影,系膜血管增粗、边缘模糊,而MP血管周围可出现较明显的“脂肪环征”。

以脂肪坏死为主时,肿块由于接近水密度,且囊壁较厚,需与腹腔假性囊肿、肠系膜囊肿或腹腔脓肿等鉴别。以纤维渗出为主时,由于形成软组织肿块,在影像学上与腹膜后肿瘤及肠系膜肿瘤较难鉴别:①肠系膜硬纤维瘤,易发生于手术、外伤处,表现为系膜无明显强化的肿块影,边界欠清,周围可导致成纤维改变,易引起肠管梗阻、狭窄等改变,并有复发倾向。②腹膜后脂肪肉瘤,脂肪肉瘤中组织成分(纤维组织、黏液组织和脂肪组织)不同而分3种类型:实质型、假囊肿型及混合型;分化程度低的仅有少量脂肪组织,显示以实质为主的实质型表现,分化程度高的脂肪肉瘤有较丰富的成熟脂肪组织,增强扫描肿块实性成分明显强化。而MP可有“脂肪环征”及“假包膜征”,以脂肪成分为主的肿块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③肠系膜间皮瘤,多发生于网膜及肠壁表面,常伴腹水,且多无钙化,而MP多发生于小肠系膜根部,腹水少见,肿块内可有钙化。④淋巴瘤,通常表现为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未经治疗前未出现钙化,亦很少导致系膜缺血,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时包绕邻近系膜血管及周围脂肪组织,形成典型“三明治征”,腹水少见。⑤平滑肌源性肿瘤,肿块多较大,表现为近似肌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平滑肌肉瘤中心多有坏死或囊性变、形态不规则。良性平滑肌瘤中心也可发生坏死,但腹膜后间隙良性平滑肌瘤较罕见,病情进展也较缓慢,邻近肠管可受推压,周围软组织及腹腔脏器无明显浸润征象。⑥类癌,肿块为富血供肿瘤,另外,肝脏可出现富血供转移瘤表现,患者尿5-羟色胺(5-HT)升高。⑦肠系膜癌转移,邻近系膜血管常受侵犯,无“假包膜征”及“脂肪环征”,腹腔积液常见,病变不仅局限于肠系膜,多见于腹腔多器官种植转移或浸润。

本组8例均未经手术证实,部分患者追踪观察,影像学表现均无明显改变,充分证明MP是良性病变,并具有一定自限性,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多无需特殊治疗。

综上所述,MSCT可对MP病变的位置、范围、肿块大小及邻近系膜血管侵及程度进行多方面评估,为MP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图1 女,55岁,肠系膜脂膜炎。MPR冠状位示肠系膜根部见高于正常脂肪密度的肿块影,与周围正常脂肪组织及邻近肠管有明显分界,“假包膜征”(白箭)形成。肠系膜血管(黑箭)受包绕但不侵犯 图2男,56岁,食管癌术后 图2a MPR冠状位示肠系膜血管周围见部分软组织密度结节影(白箭)图2b门脉期结节病灶强化更为显著(白箭)图2c MIP冠状位示肠系膜静脉远端分支内见软组织密度影(白箭),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肠系膜静脉受压移位(黑箭)图3男,67岁,胃癌 图3a术前MPR冠状位示肠系膜根部脂肪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图3b胃癌术后半年复查,系膜根部脂肪浑浊,可见条索影(白箭),包绕肠系膜血管,内见软组织密度结节(黑头)形成 图4 女,49岁,肠系膜脂膜炎 图4a MPR冠状位示肠系膜根部脂肪密度影增高,向左下腹延伸,边界不清,病变内可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影,与环绕周围的正常脂肪组织形成“脂肪环征”(白箭) 图4b 轴位图像示软组织结节与条索状渗出病灶之间见正常脂肪密度影环绕,形成“脂肪环征”(白箭)

[参考文献]

[1]Jura SV.Mesenterile retrattile e sclerosante[J]. Policlinica(Sez-Prat),1924,31:575.

[2]Daskalogiannaki M,Voloudaki A,Prassopoulos P,et al.CT evaluation of mesenteric panniculitis: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diseases[J].AJR,2000,174:427-431.

[3]Wat SY,Harish S,Winterbottom A,et al.The CT appearances of sclerosing mesenteritis and associated diseases[J].Clin Radiol, 2006,61:652-658.

[4]Weiser J,Salky B,Slepian A,et al. Laparoscopic diagnosis of retractile mesenteritis[J]. Gast-rointest Endosc,1992,38:615-617.

[5]冯雪亮,王俊,张臻,等.肠系膜脂膜炎MSCT影像学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9):1541-1544.

[6]闾长安,姜新宇,潘青华,等.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重庆医学,2011,40(14):1400-1402.

收稿日期(2015-09-19)

DOI:10.3969/j.issn.1672-0512.2016.03.039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肠系膜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