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区791例健康成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测量分析

2016-06-03 08:34毛传万郑文龙虞志康吴爱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浙江温州3507苍南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温州35800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髋部骨密度腰椎

毛传万,郑文龙,虞志康,吴爱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放射科,浙江 温州 3507;.苍南县人民医院 放射科,浙江 温州35800)



温州市区791例健康成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测量分析

毛传万1,郑文龙2,虞志康1,吴爱琴1
(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放射科,浙江 温州 325027;2.苍南县人民医院 放射科,浙江 温州325800)

[摘 要]目的:分析温州市区健康成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建立本地区BMD正常参考值,为临床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791例温州市区健康成人腰椎前后位(L1、L2、L3、L4、L1-4)和髋部BMD值,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腰椎各部位和髋部BMD峰值在20~29岁,男性腰椎各部位和髋部BMD峰值在30~39岁,达峰后随着年龄增大BMD值开始降低,年龄越大BMD值越低。但男性在60岁后腰椎各部位BMD值有反弹现象。结论:温州市区健康成人腰椎和髋部BMD数据对本地区OP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健康成人;骨密度;腰椎;髋部

骨质疏松症(osteoprosis,OP)的最新定义是:以骨强度降低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一种骨骼疾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质量共同决定了骨强度的高低[1]。BMD减低是导致OP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直接原因,因此BMD测量是诊断OP的主要指标。由于BMD值受地域、遗传、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国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及BMD参考值,因此,建立本地区的正常BMD参考值可以为本地区相关人群OP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长期生活(10年以上)在温州市区的健康成年体检者的腰椎和髋部BMD测量值,旨在了解腰椎和髋部BMD的变化规律,建立本地区BMD正常参考值,为临床OP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2月长期生活(10年以上)在温州市区20岁以上的男、女健康体检者的腰椎各部位和髋部BMD测量值,剔除患有各种影响骨代谢或影响测量结果的疾病(如糖尿病、严重肝肾疾病、甲状腺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陈旧性骨折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影响骨代谢),选择对象791例,其中男410例,女381例,年龄20~80岁,以每10岁1个年龄组,共分成6组。

1.2方法 采用美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n etry,DXA,扫描仪的精确度误差为0.68%,最小有意义变化值1.88%),测量每位受试者腰椎前后位(L1、L2、L3、L4、L1-4)和髋部(股骨颈或全髋取最低者)BMD值(单位:g/cm2),并作详细记录,每日测量前均进行仪器质量校正。操作由2位经正规培训的技术人员承担。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各组间比较用F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男、女各年龄组腰椎各部位和髋部BMD值见表1和表2。从表1中可知,男性30~组腰椎和髋部BMD达峰值,但与其他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个体,第3腰椎BMD最高,40~组及以后BMD值逐渐降低,但60岁以后腰椎BMD有反弹现象,而髋部BMD却没有反弹现象。

表1 男性各年龄组腰椎各部位和髋部BMD值(±s,g/cm2)

由表2所示,女性20~组腰椎和髋部BMD达峰值,但20~组腰椎BMD与30~组及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0~组、60~组及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部BMD 20~组与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0~组、50~组、60~组及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椎同一组个体,60岁前(不包括60岁)第3腰椎BMD最高,60岁后(包括60岁)第4腰椎BMD最高,30~组及以后腰椎和髋部BMD值逐渐降低,无反弹现象。

男性和女性的腰椎各部位和髋部的B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女性腰椎各部位和髋部BMD峰值在20~29岁,约在30岁以后开始降低,年龄越大BMD值越低。男性腰椎各部位和髋部BMD峰值在30~39岁左右,约在40岁以后开始降低,年龄越大BMD值越低,但是在6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大,腰椎各部位BMD值反而有所增高。男性组和女性组腰椎和髋部BMD峰值年龄相差约10岁,女性比男性早。

表2 女性各年龄组腰椎各部位和髋部BMD值(±s,g/cm2)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小体及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系统性骨骼疾病[2-3]。OP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检测骨量变化、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依据和指标是BMD测量[4],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且被国际公认的对OP诊断的仪器为DXA,其对腰椎及股骨上端测定的BMD指标具有精度高、准确性好、射线剂量低和图像清晰等优点,被称为诊断OP的“金标准”。WHO对OP的诊断标准是:BMD测量的结果用白人年轻女性平均骨量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数来表达(T值),BMD值低于-2.5SD(即T值<-2.5T),并有脆性骨折史,为严重OP;BMD值小于或等于-2.5SD(即T值≤-2.5T)为OP;BMD值介于-1.0~-2.5SD(即-2.5T<T值<-1.0T)为骨量减少;BMD值大于或等于-1.0SD(即T值≥-1.0T)为正常BMD。本研究使用DXA对腰椎和髋部BMD进行测定和分析,完全符合WHO对BMD检测应用DXA为金标准的要求。

人的一生中骨量是随着不同年龄有所变化的,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不断增加,至成人达到峰值。当成人骨量峰值建立以后,骨量开始逐渐下降,下降速度与性别、年龄、生活方式、个人嗜好、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骨量以每年约0.5%的速度缓慢丢失,妇女绝经后骨量丢失明显加快,达每年2%~3%。本研究结果提示:温州市区正常成年女性腰椎各部位BMD峰值比成年男性高,而髋部BMD峰值比成年男性低,但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腰椎各部位和髋部BMD达峰时间比男性提前10年左右,说明女性比男性骨骼发育早且速度快。随着年龄增长,BMD开始降低,年龄越大BMD值越低,尤其是女性更加明显,且在50岁前女性腰椎同部位BMD值均比男性高,而50岁后却均比男性低,可能是由于女性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的大量丢失。男性在60岁以后腰椎各部位BMD值却有反弹现象,究其原因,可能与腰椎椎体终板增生、椎间盘退化、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乃至骨桥形成等因素影响有关,同时腹腔内大动脉壁的钙化等也影响BMD的测定,导致最终测得的BMD值有所增高。而女性没有明显反弹现象,是由于骨量丢失较快超过椎体骨质增生等因素对BMD测量的影响。另外,根据本研究结果,女性腰椎BMD达峰时间在20~29岁左右,与黎慧萍[5]认为成年女性腰椎骨峰含量出现在30~岁组的结论不一致,与朱继华等[6]测得的男女性腰椎BMD达峰时间也不一致,这可能是所选取的对象所处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不同有关。

另外,从上述统计数据分析,男性BMD达峰时间也比女性延后10年,且随着年龄增长,男性BMD下降比女性缓慢,笔者推测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男性身高一般比女性高,体质量一般比女性重,下肢负重大;男性运动一般比女性多、运动量大;女性绝经期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的大量丢失。因此,笔者认为女性在青少年期应积极做好医疗卫生保健工作,适当增加运动量,提高BMD的峰值,尽量减少骨量的丢失。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在围绝经期给予正确干预,可以早期预防OP,提高生活质量。男性OP的预防也不可忽视,必要时给予适当干预。

BMD检测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常规项目,我国也逐渐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和老百姓所重视,通过BMD测定,能准确掌握骨矿含量,了解BMD的变化规律,提供骨量丢失的量化数据。由于BMD检测准确性好,检测快捷方便,对于OP的诊断和治疗疗效的判断相当敏感,有望像血脂、血糖检测一样,成为一项常规的体检项目。本研究所得到的温州市区健康成年男女BMD数据,相信能为本地区OP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herapy,March 7-29,2000: highlights of the conference[J]. South Med J,2001,94(6): 569-573.

[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 2-17.

[3]PONGCHAIYAKUL C,LEERAPUN T,WONGSIRI S,et al. Value and validation of RCOST and TOP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osteoporosis treatment[J]. J Med Assoc Thai,2012,95(12): 1528-1535.

[4]TARAKIDA A,LINO K,ABE K,et al. Hypercholesterolemia accelerates bone los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 Climacteric,2011,14(1): 105-111.

[5]黎慧萍. 佛山地区504例正常女性骨密度测定分析[J]. 海南医学,2007,18(3): 133.

[6]朱继华,张卫国,张延军,等. 大连地区1112名正常人群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 75 -77.

(本文编辑:吴昔昔)

Analysis of lumbar vertebrae and the hips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791 cases of Wenzhou city healthy adults


MAO Chuanwan1,ZHENG Wenlong2,YU Zhikang1,WU Aiqin1. 1.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325027; 2.Department of Radiology,People’s Hospital of Cangnan County,Wenzhou,3258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nge regularitie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lumbar vertebrae and the hips of healthy adults in Wenzhou area,establishing of a local region of BMD normal reference valu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Methods: Used by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netry (DXA),BMD of lumbar vertebrae (L1,L2,L3,L4,L1-4) and the hips in 791 cases of healthy adults in Wenzhou area was measured,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med with SPSS18.0 software. Results: The peak of BMD in lumbar vertebrae and the hips occurred at the age of 20~29 in females and 30~39 in males. After reaching the peak of BMD,the BMD value decreased with growing age,and it reduced with increase of age. However,the rebound phenomenon of BMD value in lumbar vertebrae occurred in men after 60 years old. Conclusion: BMD data of healthy adult men and women in Wenzhou area can provide certain refrrence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in our region.

Key words:healthy adults; BMD; lumbar vertebra; hip

通信作者:吴爱琴,主任技师,Email:waq6147@126.com。

作者简介:毛传万(1968-),男,浙江平阳人,主管技师。

收稿日期:2015-06-17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2095-9400.2016.05.012

猜你喜欢
髋部骨密度腰椎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