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2016-06-15 00:49黎晓强王开金董一山
重庆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肺疾病危险因素重庆

李 娟,刘 翩,黎晓强,王开金,董一山,黎 联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呼吸科 402260)



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李娟,刘翩,黎晓强,王开金,董一山,黎联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呼吸科402260)

[摘要]目的探讨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通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肺功能检测,分析COP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资料完整共选入828例,男348例,女480例。COPD患者共102例,患病率12.3%。其中男性患病率16.1%,女性患病率9.6%,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2,P=0.005)。吸烟者患病率(17.9%)显著高于不吸烟人群(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8,P=0.008)。有儿童期肺部感染史人群患病率(17.5%)显著高于无儿童期肺部感染史人群(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1,P=0.002)。随年龄增加,COPD患病率增加,而与BMI、文化程度、6个月以上燃煤史无关。结论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COPD患病率为12.3%,年龄是COPD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性别、吸烟及儿童期肺部感染史也是COPD患病的可能危险因素。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危险因素;数据收集;重庆;江津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1]。近年来,COPD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不断上升,预计至2020年,COPD 将位于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2]。本研究通过对COP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为COPD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重庆市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907名进行调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剔除无效问卷79份,资料完整的有828份,资料有效完整率91.2%。

1.2方法采用集中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肺功能检测。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史、儿童期肺部感染史、6个月以上燃煤史及文化程度。体格检查由呼吸科高年资医师进行查体。肺功能检查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COPD 诊断参照201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若 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0.70,除外其他疾病后作出诊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肺功能分级:FEV1实测值 /预测值(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为轻度;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80%为中度;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30%~<50%为重度;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小于30%为极重度。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COPD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OPD患病率重庆市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828名中,发现102例COPD患者,患病率为12.3%。其中轻度患者为18.6%(19/102),中度患者为71.6%(73/102),重度患者为7.8%(8/102),极重度患者为2.0%(2/102)。

2.2COPD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男性COPD患病率为16.1%(56/348),女性COPD患病率9.6%(46/480),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2,P=0.005)。被调查者进行年龄分段,10岁为一组,统计学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加,COPD患病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59,P=0.000)。BMI≥21 kg/m2的COPD患病率12.4%(72/581),BMI<21 kg/m2的COPD患病率10.9%(27/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P=0.553)。吸烟者COPD患病率17.9%(34/190),不吸烟者COPD患病率10.7%(68/638),吸烟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8,P=0.008)。有儿童期肺部感染史的COPD患病率17.5%(47/268),无儿童期肺部感染史的COPD患病率9.8%(55/560),有儿童期肺部感染史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儿童期肺部感染史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1,P=0.002)。有6个月以上燃煤史的COPD患病率14.7%(47/320),无6个月以上燃煤史的COPD患病率10.8%(55/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9,P=0.100)。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3个部分,其COPD患病率分别为14.1%(27/191)、13.2%(45/340)及10.1%(30/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1,P=0.333),见表1。

表1 40岁以上社区人群COPD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续表1 40岁以上社区人群COPD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2.3COPD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COPD患病率的危险因素(OR=1.392,P<0.01)。

3讨论

COPD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病率及病死率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COPD的生存时间平均为6.3年,COPD这么短的生存时间不仅仅是因为COPD的诊断过迟,还因为在疾病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疗,甚至有些患者FEV1严重下降(≤50%预计值)时才被诊断该病,而且多数是在专科门诊才能被诊断。还需要强调的是,COPD在花费很长时间来诊断的同时,炎症过程也已经导致了呼吸系统及肺外器官大的变化[3]。

2007年,我国 40 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 8.2%[4]。而近年的研究发现,湖南省大于或等于15岁农村居民COPD患病率为5.32%,男性患病率为8.7%,女性为2.2%[5];唐刚等[6]从居民的健康档案中随机抽取社区40岁以上COPD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发现COPD患病率为11.69%,男性为15.95%,女性7.75%,枣庄市农村地区6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15.41%,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2.06%、10.02%;云南省农村居民大于或等于18岁COPD的患病率为1.4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72%,女性患病率为1.23%[7];沈阳部分社区35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5.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5%,女性患病率为4.1%[8]。本研究发现重庆市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COPD患病率为12.3%。较2007年全国COPD患病率水平高,这可能与社会人口老龄化有关。另外,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所在地区的调查人群中,农村人群居多,其中多数家庭以使用柴草为主要燃料,室内通气不良,营养及社会经济状况差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吸烟史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它还是COPD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在一些年轻人中就有患COPD,吸烟史为主要的危险因素[9]。本研究发现,调查人群中吸烟者有190人,吸烟率为22.9%,其中吸烟者有34人患COPD,患病率17.9%,明显高于不吸烟者COPD患病率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年吸烟在20~25包的人群易发生COPD,但有研究发现,有半数的COPD患者每年吸烟量少于20包[10]。所以,有一种假设COPD的发生不仅反映了吸烟的累积量,还与早期吸烟与一些基因和免疫宿主的个体差异有关[11]。本研究通过对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加是COPD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40~<50岁、50~<60岁、60~<70岁、70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分别是6.7%、20.0%、17.3%和23.8%,COPD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这可能与年龄增加,机体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及暴露于空气污染的时间长等有关。单因素危险分析还发现,COPD患病与儿童期肺部感染史及性别有关,这与文献[5-8]发现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COPD患病率为12.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COPD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吸烟、性别及儿童期肺部感染史为可能危险因素。因此,要提高社区居民对COPD的认识,重视COPD的早期预防,特别要针对上述主要及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早期诊断,让患者得到充分治疗,以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延长患者生命,减轻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年修订版)[J].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2013,36(4):1-10.

[2]Lopez AD,Shibuya K,Rao C,et a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urrent burden and future projections[J].Eur Respir J,2006,27(2):397-412.

[3]Fabbri LM,Rabe KF.From COPD to chronic systemic inflammatory syndrome?[J].Lancet,2007,370(9589):797-799.

[4]Zhong N,Wang C,Yao W,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population-based surve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8):753-760.

[5]洪秀琴,戴爱国,尹培生,等.农村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4):36-39.

[6]唐刚,张国祥,沈亚红,等.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危人群的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4(1):106-109.

[7]刘聿慧,孔维顺.山东省枣庄市农村地区6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调查[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0(6):36-38.

[8]侯刚,尹燕,孙丽丽,等.社区35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53-55.

[9]de Marco R,Accordini S,Marcon A,et al.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a European cohort of young adult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183(7):891-897.

[10]de Marco R,Accordini S,Marcon A,et al.Incid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a cohort of young adult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of chronic cough and phlegm[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5(1):32-39.

[11]Cosio MG,Saetta M,Agusti A.Immunologic aspect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 Engl J Med,2009,360(23):2445-2454.

作者简介:李娟(1981-),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doi:·经验交流·10.3969/j.issn.1671-8348.2016.03.035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16)03-0396-03

(收稿日期:2015-08-08修回日期:2015-10-16)

猜你喜欢
肺疾病危险因素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康复的影响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肺部癌性空洞与其他空洞的CT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