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心痛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2016-06-18 02:07勿日汗吴江峰
河北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方剂

勿日汗 年 莉 吴江峰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药剂科,天津 300450)

医史文献研究

《圣济总录》心痛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勿日汗年莉△吴江峰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药剂科,天津300450)

【摘要】目的研究《圣济总录》心痛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圣济总录》心痛方剂,并对药名及药物分类进行规范统一。在EXCEL表格中建立心痛方剂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合中医理论知识分析心痛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整理收集《圣济总录》心痛方剂109首,用药涉及19类,共112味,累计用药次数644次,其中以温里药为主,配伍理气药、补虚药使用。使用频次最多的前10位药物为肉桂(50次)、槟榔(31次)、当归(30次)、吴茱萸(29次)、干姜(26次)等。结论当时心痛的病因多与寒邪相关,所以在用药上出现以温里药为主要组成的趋势,在此基础上配伍理气药调畅气机,配伍补虚药固护正气,是《圣济总录》治疗心痛的主要用药规律。

【关键词】《圣济总录》;真心痛;方剂

《圣济总录》成书于北宋政和年间,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由政府官方编纂的综合性医学著作,是一部汇集前人学术经验的辉煌巨著,较为全面地总结和体现了汉唐至北宋临床医学成就。全书共二百卷,包括内、妇、外、儿、五官、针灸、正骨、养生、杂治等13科,共计66门。全书载方近2万首,凡病因病机、方药、炮制、服法、禁忌等均有所籍,内容十分丰富。心痛一词出自《灵枢·经脉》,是胸脘部疼痛的统称,泛指心脏本身病损所致的一种病证,通常由心脏阴阳气血偏虚及寒凝、中风、痰阻、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的。我们整理收集了《圣济总录》心痛方剂,通过统计分析单味药的用药频次,研究《圣济总录》心痛方剂的药物应用规律,以期对临床用药有所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全部选自《圣济总录》[1],方剂的纳入标准:选择主治或功效明确,药物组成、用法详备;主治中具有“心痛(疼)”字样,并且病因与心的气血阴阳变化或心受邪有直接关联;给药途径均为内服,不限药物剂型。排除标准:“心痛(疼)”不是第一主治者不予收集;单方不予收集。

1.2数据清洗

1.2.1药名统一为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在统计前有必要将不同名称的药物作统一规范。本课题的中药异名规范以《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2]及《中药别名速查大辞典》[3]为准。如诃黎勒统一为诃子,赤茯苓与白茯苓统一为茯苓,芎统一为川芎,桂与桂心统一为肉桂,陈橘皮与橘皮统一为陈皮,青橘皮统一为青皮,莎草根统一为香附,山杏仁统一为杏仁等。本次研究中未对乌头做药名统一处理,因为乌头包含附子、川乌头、草乌头,但原文中有附子与乌头同用的方剂,可知乌头可能指川乌头或草乌头,所以方中乌头作为单独药味计数。引药醋和酒、白饮等未收入组成当中。

1.2.2药物分类本课题的药类规范除槟榔归为理气药外,其余均依据《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2]分类。

1.3资料处理采用频数分析法进行方剂用药规律研究。频数分析(Frequencies)是指通过分析心痛方剂中单味药的使用频率,筛选出使用频次较高的单味药,依次统计其频率和构成比,生成频数报表,认识不同种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药物分布的总体趋势,进而初步推论心痛方剂的药物使用规律。首先,将收集方剂进行药名统一后按组成、功效、方名分别录入EXCEL表格中;再次,从EXCEL表格中统计出各药物的频次,筛选出使用频次较高的单味药和药类,进行做图分析;最后,结合EXCEL分析结果和中医药理论知识,讨论心痛方剂的用药规律。

2结果

2.1药物分类统计结果共整理收集《圣济总录》心痛方剂109首,其中诸风门2首、心脏门6首、心痛门84首、诸疝门7首、小儿门10首,用药涉及19类,共112味,累计用药次数644次。按照各类药物使用的频次(某类药物在所搜集的心痛方剂中出现的次数总和)和构成比(某类药物出现频次占所有药物出现的频次总和的百分比)高低排序,其中依次为温里药(163次)、理气药(97次)、补虚药(83次)、其他(54次)、解表药(49次)、活血化瘀药(49次)、泻下药(27次)、化痰止咳平喘药(25次)、清热药(22次)、祛风湿药(17次)、化湿药(16次)、开窍药(12次)、驱虫药(8次)、利水渗湿药(8次)、收涩药(6次)、攻毒杀虫止痒药(3次)、消食药(2次)、安神药(2次)、拔毒化腐生肌药(1次),温里药用药最多。见表1。

表1 《圣济总录》109首心痛方剂19类药物分类统计表

注:*其他是指《中药学》中没有刊载的药物。

2.2《圣济总录》109首心痛方剂高频单味药物统计结果《圣济总录》109首心痛方剂单味药使用频次最多的前10位药物为肉桂(50次)、槟榔(31次)、当归(30次)、吴茱萸(29次)、干姜(26次)等。见表2。

表2 《圣济总录》109首心痛方剂前10位高频单味药物统计结果

3讨论

我们共整理收集《圣济总录》心痛方剂109首,涉及了诸风门中的风邪,心脏门中的中寒,心痛门中的心痛、卒心痛、久心痛、厥心痛、停饮心痛、冷气心痛、中恶心痛、恶注心痛、心痛懊,诸疝门中的心疝,小儿门中的小儿心痛,共14类方剂。根据原文病因详述,这些类型的心痛病因可以总结为风、寒、湿、痰饮及其他邪恶之气客于心,或诸阳气虚,少阴之经气逆,导致阳虚而阴厥。

3.1温里药为心痛方剂主要组成《圣济总录》中心痛、中寒、卒心痛、久心痛、冷气心痛、心痛懊、心疝、小儿心痛等的病因都属寒气、风寒、风冷、寒湿之气等客于心经导致的心痛类型。我们收集的109首心痛方剂中由寒凝心脉引起的心痛方剂共96首,占总心痛方的88.07%,由此可推测,寒邪是当时引起心痛的最主要原因,故温通散寒成为了治疗心痛的主要大法,从而也决定了用药的偏向。正如表1所示,《圣济总录》治疗心痛方剂中温里药应用频次最高,仅一类温里药的应用构成比就占了25.31%。表2中所列的应用频次最高的前10味药物中温里药就占4味:肉桂、吴茱萸、干姜、附子,表明当时治疗心痛非常注重温通法。

早在《内经》中就有叙述寒邪和痛之间关系的文段。《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这些都表明痛多由寒邪引起,心痛也不例外。关于寒邪引痛的治法,《素问·举痛论》指出“得炅则痛立止”,表明应该用温通的方法治疗,并且《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也提到“寒者热之”治法总略,都表示温通法是治疗寒证的有效方法。

温里药中肉桂是《圣济总录》心痛方中应用频次最高的一味药。肉桂药性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的功效。《本草求真》:“凡沉寒痼冷,营卫风寒,阳虚自汗,腹中冷痛,咳逆结气,脾虚恶食,湿盛泄泻,血脉不通,胎衣不下,目赤肿痛,因寒因滞而得者,用此治无不效。”表明肉桂具有较好的温经通脉和散寒功能,以肉桂为主治疗寒邪引起的心痛,既能温经通脉以治本,又能散寒止痛以治标。

吴茱萸药性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吴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名医别录》提到吴茱萸:“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说明吴茱萸暖脾胃而散寒邪,下气并能止痛,使得寒饮不得上逆冲胸,从而有助于心痛的缓解。

干姜药性辛、热,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经常用于阴寒内盛所致的亡阳厥逆,脾胃虚寒,寒饮喘嗽等。《珍珠囊》言:“干姜用有四:通心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可知,干姜也是治疗寒邪心痛的良药。附子药性辛、甘、大热,《本草汇言》中有云:“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附子、干姜常常相须为用。

3.2配伍理气药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言:“运血者,即是气。”气的充盛,气机调畅是血液运行正常的保证。心为君主之官,主一身之血,心气负责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所以心的气机调畅就显得尤为重要。气机郁滞导致“不通则痛”,继而发生心痛。

心痛方剂中应用频次最高的理气药为槟榔,其次是木香。槟榔药性苦、辛、温,归胃、大肠经,有行气、利水、杀虫消积、截疟的功效,但在治心痛方剂中主要起到下气的功效,所以本研究将槟榔归类为理气药研究。《药性论》云槟榔:“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本草新编》言:“槟榔,味辛、苦,气温,降,阴中阳也……消水谷,除痰癖,止心痛。”《本经逢原》言:“槟榔泄胸中至高之气,使之下行;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表明槟榔下气之功效显著,可降上逆之气,从而止心痛。《本草纲目》言:“心气痛,用槟榔、高良姜各一钱半,陈米百粒,水煎服。”

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日华子本草》言其:“治心腹一切气。”《药性论》言其:“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治九种心痛,积年冷气……”《本草汇言》言:“广木香,本草言治气之总药,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独推其功。”木香可谓是三焦宣滞要药。

3.3配伍补虚药《血证论》言:“火者,心之所主,化生为血液以濡养周身。”表明心有总司一身血液运行及生成的作用,若心火虚衰则可致血液化生障碍。心主身之血脉,血液的运行通畅以及发挥其濡养作用,需要心气充沛和血液充盈,只有心气充沛,心阴和心阳协调,血液才能正常运行,才能营养全身。《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表明易感邪气的脏腑,必有其正气虚的一面,所以无论是邪气所致心痛或自身阳气不足而引起的心痛,都应该适当补益心之气血,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表1中可以看出,补虚药的应用频次仅次于温里药,可以将补虚药看作是温里药的常用配伍。

在心痛方剂中应用频次最高补虚药是当归。当归药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注解伤寒论》言:“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汤液本草》言:“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本草正》言:“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本草纲目》言其:“治头痛,心腹诸痛……和血补血。”可知当归为补血活血,通脉止痛之佳品。

小结《圣济总录·心痛门》曰:“论曰心痛诸候,皆由邪气客于手心主之脉,盖手少阴心之经……有寒气卒客于脏腑、发卒痛者,有阳虚阴厥,痛引喉者,有心背相引,善螈伛偻者,有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者,有急痛如针锥所刺者,有其色苍苍,终日不得太息者,有卧则从心间痛、动作愈甚者,有发作肿聚,往来上下,痛有休止者。或因于饮食,或从于外风。中藏既虚,邪气客之,痞而不散,宜通而塞,故为痛也。”表明心痛一般由寒气客于脏腑,阳虚阴厥,饮食不调,痰饮等邪气客于心脉引起。我们收集《圣济总录》治疗心痛的方剂,分析其病因及用药情况,发现当时心痛病因多由寒邪或寒邪夹带其他邪气导致,如风寒邪气、寒湿邪气等,故其用药也偏向于以温里药温通经脉为主,并在此基础上配伍补虚药以固护正气,配伍理气药以调畅气机,而彰显奇效。

参考文献

[1]赵佶敕.圣济总录[M].郑金生,汪惟刚,犬卷太一,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李顺保.中药别名速查大辞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

(本文编辑:石康)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3.036

通讯作者:△天津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天津300193

作者简介:勿日汗(1989—),女,药师,硕士。研究方向:方剂配伍规律与组方特点。

【中图分类号】R229;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3-0436-04

(收稿日期:2014-05-05)

※ 项目来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12-CB-518400)

猜你喜欢
方剂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临床治疗首选方剂——清肺排毒方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一组藏药抗疲劳方剂筛选及其功效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阳痿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