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一堂真正的好课

2016-06-22 07:35吴华平
江西教育C 2016年4期
关键词:玩中学

吴华平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从课堂教学获得多方面的营养,提升他们从更高层次上看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思考、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追求和探索的勇气,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追寻的目标。好的课堂是人文的课堂,给人如沐春风的享受;好的课堂是艺术的课堂,处处彰显出教师的智慧;好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充满着无穷的魅力。教师要营造好的课堂,就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用真诚换取孩子们的真心

教师不能对学生们摆架子。很多优秀的教师喜欢称呼学生们为“孩子们”,一声声“孩子们”显得那么充满亲和力,这样无形中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师要营造好的课堂还要细致入微,关注着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例如有一堂公开课出现了一段小插曲:由于参与学生人数多,台上座位少,学校安排一部分学生坐在听众席上。上课的教师上台后一眼就看到了台下眼巴巴望着台上的孩子,于是便立即走到他们坐位边关切地问:“孩子们,你们是来上课的吗?怎么坐在台下呀?”台下孩子委屈地说:“台上不够坐!”这位教师温柔地说:“孩子们,我们是不可分割的班集体。快上来,大家挤挤坐吧!”台下的孩子兴高采烈地上台了,礼堂里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如果一个教师能真正读懂学生,把自己融入学生集体中,与学生自然、朴实、真诚地交流,就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营造出一堂好课。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请了两位学生上台演板,他把讲台让给演板的同学,而自己却坐到学生的位子上。当学生说完列式道理再没其他学生提问时,教师举手提问:“我不明白‘4×50是啥意思?”学生非常认真地边画线段图边讲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其他学生学着提出了许多问题,台上的学生也在自然交流中增强了自信心,学生们在互动中巩固掌握的相遇问题解题技巧。这样的数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独立思考思维,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而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思考方法,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用辩论教学生去伪存真

辩论是古今中外公认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孔子就曾经常带领学生进行辩论。有位教师曾说过:“课堂是经常出错的地方,辩论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的提问是需要训练的,要不断地招呼底下的人参与。”

教师更应当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辩论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思想去说服同学、影响同学,他们能在辩论中认识到错误所在,在辩论中去伪存真,提高分析解题能力。

其实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成为一个探索者的欲望,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辩论的欢乐。有时候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欲望。辩论取得成功是学习兴趣的重要来源,兴趣的推动也是取得辩论成功的重要途径,由此也能形成“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非常浓的兴趣”这种良性的循环。因此,如果能够把辩论在教学中与学生兴趣很好结合,这对学生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用创新为学生烹制“知识盛筵”

每一堂好课都是教师为学生精心烹调的“数学盛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探究知识,体验数学的乐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内容或者说教学目标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当然教师也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一定的丰富和拓展,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却是不受限制的,它们更需要创新和改变。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传统的课堂教学里往往是教师不厌其烦地概述问题的分析,而学生则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往往学起来十分艰难。而有的教师则会选择创新,利用手表等工具,在操场跑道上演示“相遇”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在表演、讨论中,轻松地理解了“相遇”“同时”“相对”“相距”等关键词。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其乐无穷效果好。

模仿只会是跟着条条框框走,只有创新才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而且往往是更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发现、创新,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创新在开发学生的智力的同时,也会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以,教师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用真诚、辩论、创新来为学生营造一堂真正的好课。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麻州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猜你喜欢
玩中学
数学小游戏
为“玩中学”开发校本课程点赞
信息技术使数学课“活”起来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小学体育之玩与学
“玩中学”
探索和总结出中职学前美术“玩中学 学中玩”课程内容、结构和模式
如何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
基于科学实验的“玩中学、学中玩”教学探究